作周期,勉强能消化掉面粉。
这是很搞笑的事情,然而确是真实的,在两田法和一系列农政政策刺激下,粮食的确是供过于需了--在现有的耕地面积下,一亿人口不足以消化掉粮食产量。
第二个头疼问题就是人均生活水平增涨过快后,导致愿意基层劳动力跟不上商业发展。何谓基层劳动力?就是愿意从事矿山,铁坊、码头搬运、水力建设、工程道路建设等基础项目的男性劳动力。
这部分劳动力不需要太高的文化,因此只有少数的汉人愿意去干,大多数汉人宁愿在家种田间或干点小工补贴家用就能过上不错的日子,何必去基层项目中累死累活呢?
不论是商人还是朝廷雇佣汉人去干活,都是负担极大,对廉价--甚至免费的劳动力十分渴望。
廉价甚至免费的劳动力哪里来?当然是犯了重罪法的罪犯和战俘了,所以问题推到了军部的头上,那就是尽快发动战争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劳动力需求。
再一个问题,则是沿海地带商业发展太快,粮价不涨,导致田地开始出现空置现象。许多百姓开始种植经济作物,比如果树、蔬菜、苜蓿之类,甚至一部分由农民转变的商人宁愿把田空着也不愿意卖掉--因为他们找不到人来种,雇佣别人来种实在不划算。
在这次巡察回来后,农政总署就开始修改土地法:即有主的田地荒废一年年则由当地官署强制回收为官田,给与一定的补偿金。并且商务总署鼓励小资产商人们去当农场主,从当地官署手里买连成一片的官田进行粮食生产--但这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
没人愿意在粮价不涨,粮食过剩的情况下还去种田。所以,问题又回到了如何消化粮食和人口上。
财政总署在这个需要战争才能解决的问题基础上,只得作出银务署降息的政策,民间储存利息从1.4%降到1.25%,配合1.28%的国债发行把民间资金一收一放地运作。
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