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国全线崩溃的情势下,中华国各部兵马都打乱了,整个战场成了一锅乱粥。
种师道和贵武忙是四面八方地派出哨骑,勒令先锋部队停止进攻,就地驻扎安抚辽地百姓和抓捕流散的敌人士兵,等待后援兵力。
到十月底的时候,从西京道和中京道送回来的战俘已是突破十二万人,一部分辽人百姓逃入中原关内,一部分被安抚在汉人占领的较大的城池中,散落在乡野的百姓不计其数。
朝廷的粮草弹药一批又一批地涌入西京和中京道,海路上的商船成群结队地运送物资过去。大部分粮食是用来给辽人百姓吊命吃的。
盖因金军逃走时,把各地粮草席卷一空,留下数百万张嗷嗷待哺的嘴。对这个情况,中华国朝廷早有准备,这太正常了。
当然,中华国救济辽人百姓也不算白救济的,均是安排把田地平整成连片状为以后涌入北地的农场主们做准备,另外则是组织人修建海津港(天津港)和从关内进入关外的几条主要道路,把官道修成国道的规模。
对这群辽人百姓,朝廷只满足一天三顿饱饭,给三元钱每月的工资,必须服役五年,才能重新分配土地。
饭都吃不上了,辽人百姓还有什么可选择的余地?再说还有工钱拿,日子也算过得去。
开发东北重工业带是朝廷第二期五年计划的重中之重,趁着战争把土地和人口重新分配的阻力几乎是没有的。
所有散田土地按照地形组成一片片连起来的整田,在几个大城池基础上扩大城市规模,构筑清一色的砖石房,按照后世两层楼的样式把人口集中在城市中强行推动城市化。
现在国内到处都在推行城市化建设,为什么?归根结底是人口集中后比较好管理,无论是经济政策的施行还是军事管理,都非常靠谱。
把散户农耕整合进城市中进入工厂里劳动,土地一下子就腾空出来了。朝廷可以借此发展优势更大的农场主经济,或者把贫瘠土地租给商人们开工厂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相比起西京和中京道,中华国国内这般整合土地反而是有点缓慢,得照顾民情。但在辽地,可就不管那么多了,采用军管制度强行推动政策的落实。
按照辽地人口八百多万人的数量,五个工业带绝对就能吃下这片土地,把这八百多万人整合进三十到四十个大城市中,先行开展为期6年(到第二期五年计划结束)的军管制度。
商人们就像闻着血腥味儿的鲨鱼一样蜂拥而去,这个时候不去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