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瑗要去面圣,这也是甘奇拦不住的。
胡瑗要想皇帝把甘奇要来,要到太学去当博士,皇帝自然不会同意。所以胡瑗就得给皇帝上课,讲道理,讲大道理。
赵祯听也是这么听,应也是这么应,就是不同意。
甘奇在赵祯心中,那是务实办差的一类人。
甘奇在胡瑗心中,却是那继往圣之绝学的治学之人。
两人在观点上有出入,那到底是办差重要,还是继往圣之绝学重要?赵祯与胡瑗两人的想法在这一点上明显有出入。
这就是皇帝与大儒之间价值观的区别了。
胡瑗想说服皇帝,但是皇帝其实并不想说服胡瑗,皇帝的处理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有礼有节推脱。
把胡瑗气得够呛,差点又要一个头磕在地上,来个不死不休了。好不容易选出来的衣钵传人,连这一辈子收集的所有书籍都送给甘奇了,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反倒给他人做了嫁衣。
最后的结果,就是皇帝说了一个托词,先让甘奇办差,办好现在的差事之后,再让甘奇治学。
胡瑗这倒是勉强可以接受了,回家而去。
只是这胡瑗一回家,就出了一件大事,胡瑗病倒了,卧床不起。
事情就是这么突然,胡瑗这个老头,大限将至。
这个消息,满城轰动。
以往胡瑗活着的时候,似乎感受不到胡瑗在这汴梁城的能量,胡瑗也从来没有表现过他在这座京城里有什么了不得的政治能量。
直到胡瑗卧床不起这一刻,才知道这个老头,实在是了不得。
礼部官员,几乎一个不缺,络绎不绝往胡瑗府邸看望。
朝廷大佬,连韩琦都往胡瑗府邸而来,二府三司,三省六部,无数官员得空就往胡瑗府邸而去。
汴梁周遭的地方官员,皆在坐车往汴梁城内赶来。
太学与官学这种地方,那就更不用谈,学生之流,更是数不胜数。
连皇帝都派人前来看望。
身为胡瑗衣钵传人的甘奇,站在胡瑗床边,两眼含泪,看望之人一个接着一个,几乎都是甘奇负责招待。
胡瑗有子,名叫胡康,在杭州当官,所以衣钵传人甘奇,算是暂代胡瑗儿子的职责。
胡瑗就这么睁着眼睛看着,似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面色惨白,全无精神,眼中似乎也有泪水。
在招待客人的间隙,胡瑗拉着甘奇的手,有气无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