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那句老话,任何事物总是有两面的。
五里坳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很多正面积极的变化,但对一些行业,多少还是有些不好的影响。
比如,以前的这个时候,镇里的车站,那肯定是人山人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携妻带子,大包小包的挤在这里,就为了早点挤上到县城的中巴,好去县城坐开往南方各地的大巴,或者是去省里赶火车。
一般从初三开始,一直到正月二十以前,这些中巴车的司机和售票员,从天还没亮,到月上树梢,就一直在路上,连吃饭,上厕所,都得小步快跑。
可是,看着鼓囊囊的腰包,那些辛苦,是很值得的,他们甚至巴不得一年到头都过着这样的日子。
何况,那会,他们也是最牛气的,平常,很多人坐个车,都会三磨四磨的讲价,你要是不理吧,他会坐下一趟,但那大半个月,说多少就是多少,能上车就不错,谁还会讲价?
要还是有个把小气的想少给个块八毛的,一开口,车门马上就打开,“不坐就下,”多牛气!
可是,随着镇里的嘉盛工业园越来越大,随着在镇里做各种小买卖的人越来越多,随着买车的人越来越多,那样的盛况,如今也只能追忆罢了。
但从初八开始,镇上这些中巴车的生意,特别是回程的生意,比去年同期又好了一些,这几天,有好多说着普通话的年轻人从县城来镇里。
真是外地人,不是那些到南方混了几年,回到家里也做作的说着普通话的那些二杆子。
好奇的一打听,原来都是嘉盛的一些中层干部,来镇里参加培训,虽然有些怪罪嘉盛让自己旺季的生意变淡,但是,与嘉盛有关的话题还是有得聊,“你是在上海公司?我有一个弟弟,在上海的锂电池厂上班,”
是的,这些司机和售票员的不少亲属,同样在嘉盛下属的各个公司上班。
末了,这些车还非常殷勤的直接开到培训中心门口,省得他们还要拉着行李箱,从镇这头走到那头。
作为本地人就不用这么麻烦,今天一早,爸爸就骑着摩托车,送胡珺婷来培训中心报道,她在同宿舍的名单上,看到了几个熟悉的名字,王金菊,温红。
同在省城,开会的时候,一年总能见到王金菊几次,可温红,说起来95年初中毕业之后,却再也没见过。
四人宿舍里的最后一位,是来自假日酒店的一位叫张彦的女孩子,她也是镇里的人吗?
虽然说是集体宿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