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特么是兵么?那就是四十万没饭吃的,派去长平送死的,反正留在国内也得饿死,赵王想着能换多少战损就换多少呗。
四十万怎么着也得换十万吧?消耗下秦国的国力也好吧?
从赵括出征开始,全赵国都知道这一战是必败的,是送死的,是换战损的。
连赵括的老妈都知道,还跑去赵王那哭诉,说自家儿子不会打仗。
老太太啥意思?就是不想儿子白白送死呗。
可赵括还是去了,哪怕上至君王下至大臣,包括那四十万大军,自己都知道自己是去送死的,为毛?因为他们根本没粮草。
只有赵括想赢,他觉得这样换战损太窝囊了,没粮,那就打赢了吃白起的粮!
所以赵括跟白起打突击战,集中所有精锐突击。
其实打到最后,赵括已攻到白起的大本营了,结果白起跑了。
不能说怂,白起就是打游击战的祖宗,迂回,包抄,歼灭,白起最会玩这些。
其实赵括发起突击的时候,白起还在大本营,可突进去的时候,主力转移了。
然后反过来包抄围剿,赵括兵败身死。
确实,赵括输给了白起,无可厚非,但这一战本就不可能赢。
一个闹饥荒的国家,和一个刚刚经历了商鞅变法,飞速崛起的国家,拼个毛国力?
赵括最悲剧的是,整个赵国只有他想赢,不惜一切的突击白起。
关键是他在断绝粮草的情况下,还和白起打出了很高的战损比。
赵括更悲剧的是,他死后赵国把一切责任推在了他身上,还捏造出了纸上谈兵。
赵王总不能说自己就是想让那四十万人送死去的吧?以后谁还为他卖命?
其实那四十万人被俘后,秦国是想让赵国赎人的。
赵王:老子没钱,赎你麻痹!
因为他赎回来也养不活,饥荒啊,干脆让秦国养着咯,说不定哪次再打仗,一挥手还能有一半跑回来呢?因为那时的国家意识很重。
赵人就一辈子都是赵人,哪怕投降了,也记得自己是赵人。
当然秦王也不傻,养你麻痹!你不要老子也不要,全特么杀了!
所以下令坑杀四十万降卒的是秦王,白起凭什么下令?
只不过白起也是个耿直的,好啊,你说杀就杀咯,老子又无所谓。
然而这也是白起的悲剧,白起死后,秦王同样把这件事坑在了他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