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蔓延数百年之久的,民族的战斗。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爆发过无数场战争,各个族群之间为了求得生存互相挞伐,千百年来使得一个个文明兴起湮灭。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矛盾,尤为突出。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野体现在两者不同的生活方式,两者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特有的文化。
不同的生活方式,天然的就决定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民族命运。
文明的第一要义是生存。
汉族需要耕地,在生产技术得不到提高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扩大耕地面积才能提高土地产值,以养活更多的人。
匈奴需要牧场,温暖湿润的地区具有天然的诱惑力。河套平原的争端是一个绝好的例证,它说明了文明的战争就在于对生存空间的争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匈奴所在的北方环境恶劣,并不像中原地区那样有着丰富的食盐、矿产等资源,匈奴人一辈子最重要的物品就是牛羊马等农畜。于是只要冬天一到,匈奴人的温饱就解决不了了,为了生存下去,匈奴人只得去南方的汉人地区进行抢劫掳掠,抢完就走,第二年冬天再来抢。
北方特有的严酷生存环境,造就了匈奴剽悍凶猛的民族性格、较为平等的人际关系和简朴、自然的社会习俗。
这个曾一度雄居北境的庞大的军事政权,以畜牧为业,以掠夺为荣,体现在军事文化意义上的便是极具其民族特色的军事组织、军事训练、军事装备和军事思想,以及在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游牧民族特有的作战方法和对战争环境较强的适应性。
蛋糕就那么多,当有人想要多分一点的时候,就注定有人获得的利益会减少。
所以,战争无法避免。
不过有一点,是汉族与异族截然不同的优势。
人类历史上曾涌现过许多文明,但他们大多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与之相比,我们中华文明却是薪火相传,代代延续。
汉朝与匈奴民族的战争是两个民族间的战争,长达一百多余年的战争,是汉族人民不屈的象征,那是一股贯彻我可以输,但我不会倒下,侵犯我边境者,再远我也要将你惩罚的精神。
这,同样也是属于大汉民族的底线。
汉朝与匈奴之间的纠葛,这长达百多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丰碑。
由一代又一代的将领在战争中领悟的作战战略,由一个个士兵的尸体堆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