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们感觉遗憾的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不是一个基于平等地位的,由西欧各主权国家共同决策的公平的组织,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个宣称将为整个西欧带来和平,并有效抵御苏联人侵略的组织,已经不再适应整个自由世界的基本安全需要......”
“......我们的邻居,也就是生活在海峡另一侧的那些人,以及曾经在反抗法西斯、抵抗暴政的过程中,给予我们坚定支持的大西洋对岸的盟友,已经用一种委婉的方式回绝了我们所提出的最基本的利益诉求,他们不想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框架内,与法兰西分享掌握世界政治和战略问题的任何决策权,他们将我们......不仅仅是法兰西,还有比利时、荷兰、丹麦等等,所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盟约伙伴,都排除在了决策层之外。他们告诉我们,在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战争中,我们需要承担的义务,是将我们的作为战场,将我们的人民作为士兵,而他们所需要承担的义务,则是以市场性的价格,为我们提供可能已经落伍的武器装备......”
“......我一直坚信法兰西是一个非凡的民族,我也相信不伟大就不是法兰西,所以,我们不接受不公正,我们也不接受被动的边缘化......”
“......作为对盟友和邻居的回应,我宣布从即日起:我们将撤回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统一指挥的地中海舰队;我们将撤回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海军司令部中任职的全部军官;我们要郑重的告知我们的盟友,所有泊停在法兰西国土上的战机,必须在九月份到来之前,全部撤出法兰西国境......我们将在两年内,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并在退出之日起,不再承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经费......”
“......我必须给西欧的邻居们一个忠告,欧洲不会是美洲人的欧洲,也不会是英国人的欧洲,它只能是欧洲人的欧洲,因为只有欧洲人,才会对这片土地抱有感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现实告诉我们,当战争在这片土地上爆发的时候,美洲人会回到美洲,英国人会回到英国,只有我们无处可去.....”
拥有木制外壳的收音机里,响着戴高乐那富有激情的声音,这是欧洲之声电台的广播,从这个电台成立那天起,直到今天,这是它第一次播放与美国论调不相吻合的声音。
咔哒一声将收音机关掉,维克托将手中拿着的那份信笺放到桌上——戴高乐的演说用的是法语,维克托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而他手中那份信笺上,便是演说稿的俄文版,因此,即便他听不懂戴高乐所说的法语,但却知道对方的演讲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没错,这段广播并不是今天第一次播放,在三天前,戴高乐结束了对莫斯科的访问之后,乘坐飞机返回巴黎,他的这番演讲,就是在巴黎奥利机场下飞机的时候,在机场跑道上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即兴做的一场公开演说。当然,演说应该真的是即兴演说,但演说的内容却应该是早就准备好的了。
就是在这场演说中,戴高乐第一次公开了法、美、英三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若干分歧,说白了,就是法国认为自己作为传统的欧洲强国,应该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享有更多的决策权和发言权,至少,法国所享有的权力,应该与英国是平等的。
但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都不认可巴黎的这种立场,他们认为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并没有做出足够有说服力的贡献,因此,法国的总体实力,也应该受到质疑。最重要的是,在彻底击败了德国之后,法兰西已经成为了英国人在地缘政治争斗中仅存的一个对手,所以,伦敦怎么可能与巴黎分享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中的决策权力?
在过去几年中,法国人为了这点事已经同英美进行过不少于七轮的谈判了,但始终未能取得任何进展。更有甚者,在英国人研制成功了属于他们的核武器之后,英美两国转过来就一起给法国施加压力,他们炮制出来一个所谓“多边核力量”的计划,要求法国放弃自主研发核武器,而是将美国的部分核武器安排在法国,以此来威慑苏联,但需要备注的是,这些核武器虽然放在法国,但法国人却不能掌握核按钮,也就是说,什么使用这些核武器,法国人无权做决定。
这种毫无平等可言的条约,法国人早就心怀不满了,只不过过去面对着来自联盟的威胁,巴黎除了与华盛顿、伦敦媾和之外,根本没有别的选择,但现如今,以强硬派面孔获得法国人支持的戴高乐重返政坛,一场成功的莫斯科之行,给了他充足的信心,他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同英美摊牌,并且祭出了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个终极武器。
这是自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以来,第一次有成员国明确提出要退圈,因此,当戴高乐的这一番演说通过媒体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的时候,整个世界都被震动了,最关键的是,面对戴高乐的明确表态,西欧几个主要国家都保持了缄默,这份缄默给了国际社会一个暗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面临解体的风险。
办公桌前,维克托将手中的稿件放在桌上,随手拿过一包香烟,取出一支给自己点上,烟雾缭绕中,他似乎又回想起了与戴高乐会面的那两个小时。
此次前来莫斯科,戴高乐是希望代表法兰西与联盟达成几项协议。
首先一点,他希望莫斯科能够向西欧各国做出一个积极的,旨在缓和地区紧张局势的姿态,比如说,在一定程度上,削减联盟驻扎在东部德国以及东部奥地利的军队,陈列在东西德边境线上的上百万大军,给西欧各国带来了过度的军事压力,可以确定的是,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对抗如此强大的一支军队,而这也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得以成立的最直接原因。
如果联盟能够削减驻东德、东奥的兵力,那么西欧各国也将有机会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部,拿到更大的决策权和发言权。
其次一点,戴高乐希望联盟能够放弃对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组织的支持,为法国迅速平定阿尔及利亚的局势创造条件,因为对于当前的法国来说,阿尔及利亚的问题就是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如果戴高乐无法解决这一问题的话,他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地位就得不到稳固。
最后,戴高乐希望莫斯科方面能够为法国和北越提供斡旋,法国希望远征军能够体面的离开越南,只要这一目的能够实现,法国愿意承认越南的独立。
仅从法国人提出的这些条件来看,就能知道他们的政策是什么了:由戴高乐所领导的新一代法国政府,已经做出了最终的取舍,他们准备放弃地处中南半岛的越南,转而力保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对于法国来说,这样的决定可以收获一石多鸟的结果。
保住阿尔及利亚,就等于是维护住了法国对地中海西部地区的绝对控制,同时,又能对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的影响力构成制约。而放弃越南,一方面可以帮助法国离开越南那个烂泥潭,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推动苏联的东进政策,同时,也是推动联盟在西太地区与美国人近身肉搏。
只要苏联人和美国人的精力都被牵扯到西太地区,法国人就能重夺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同时,还能维持住自己在非洲地区的殖民地。
从椅子上站起身,维克托走到窗边,将虚掩着的两扇窗户推开,任由窗外的雨丝随风吹到脸上,那种凉丝丝的感觉,能够让他有些昏沉的脑子更加清醒。
很明显,联盟的东进政策已经改变了历史的演进方向,无论如何,世界历史的走向,已经偏离了维克托前世的那段历史进程。随着联盟的东进,美国人借苏联威胁论所构建起来的北大西洋公约体系,正在走向瓦解,“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这种口号和理念,正在西欧的范围内重新腾起,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联盟内部的争斗一样,老牌的欧洲国家正在尝试着将美国人的影响力,从欧洲的土地上驱离出去。
与此同时,亚洲,尤其是东亚、东南亚地区,正在迅速成为苏美之间的角斗场,中国人正在华盛顿的引诱下,偏离亲苏的立场,北平的外交政策正在迅速向实用主义的方向演进,而这对联盟来说,显然是非常不利的,总的来说,联盟似乎是在东进的过程中,失去了东方,却收获了西方......
至于说这样的整体局势,对于联盟来说,是利是弊,现在还难以判断清楚。
喜欢奋斗在苏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