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商鬼 > 413 上将军出巡

413 上将军出巡(1 / 1)

二月初,天气逐渐回转,因为苏伦遇刺之后,外界便没有人知道苏伦的状况,但从苏府没有服丧,可以得知,苏伦应该还没有死。

但,从上将军出面,主持大局,侧面反应了苏伦就算没死,伤势也必定很重,苏伦遇刺的那一天,因为身处闹市,许多金陵百姓都亲眼目睹。

匕首扎进苏伦左胸的时候,鲜血溅射的那瞬间,许多金陵百姓都吓傻了。

自从苏伦遇刺之后,整个江苏新上任的官员,都处于一种人人自危的状况之中,但好在苏伦之后,没再有官员再遇刺。

或许是因为上将军空前的强势,让那些人不敢轻易出手,但总而言之,苏伦的遇刺,让整个江苏,都开始有些乱了起来。

许多人担心,苏伦之前许诺的事情,究竟会不会实现,尤其是修建适龄儿童教育这一点,以及江苏官员通过笔试扩招的消息,会不会就此石沉大海。

科举考试,是万人过独木桥,而苏伦不仅让这独木桥变得更加神圣,也让一些人能看到曙光。

整个大夏,或许如今的读书人,乃是千里挑一,可就算如此,整个大夏的官位却是依旧十分紧缺,许多进士及第之后,居然等上几年都不能得到递补的机会。

当官,是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职业,可是那位置的确太少太少,许多人奋斗一生,都难以有个好结果,

但苏伦提出来的许多具备建设性的政策,对于许多读书人和匠人而言,将会是另一条迈入仕途的捷径,尽管要受到官员的管辖,但至少衣食无忧。

尤其是建立匠人考评制度,以及建设大型的技术类的书院,专门培养社会最需要的一批匠人,为大夏的建设舔砖加瓦。

二月份,已经不算寒冷,上将军在金陵府衙办公,也每天都有充足的木炭或者蜂窝煤烧着,这样一来日子也好过许多。

但随着杏花开放,春雨到来,新的一年已经昂首阔步的迈步而来,而上将军在任,处理各种事务都井井有条,并且宣布了苏伦之前颁布的政令的有效性。

这大大的稳定了许多农人和读书人的心,有上将军的保证,这些人也就可以安心的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准备参加应考。

新建立的学院,将分门别类,教授各种知识,原本的江苏单纯的书院,将会被划分出一个又一个学院,而只要报名者通过考核,便可以分班开始学习。

尽管,许多人主要还是选择儒学经学这等能参与科考的学问,知识奈何学院的名额的有限的,那些没有报上的人,会按照个人意愿进行一定的调剂,让人们道紧缺人少的岗位上去。

林阳照搬了后世的人的经验,准备将这时候的书院学堂,变成后世大学的模式,分么别类每一种都是国家迫切急需的人才岗位,

许多心灵手巧的匠人,都被请来当教师,专门教授一些人技术。

按照林阳的想法,他希望大夏能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在不断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渐掌握科技是第一的生产力,而首要让人接受的条件,让人能看到的成果,便是蔬菜大棚和粮食产量的提高。

柳如是不止给林阳留下了刺客的藏身之处,更重要的是,她以自己的积蓄,在金陵城西置办了十五顷土地,而林阳想要进行粮食的生产,便可以充分利用这十五顷土地。

林阳将这些事情交给了已经数量掌握耕种技巧的苏山和骆宁两人,而两人准备先对番薯以及土豆进行试验,还有芸薹等等。

但,最重要的还是玻璃大棚的展示区,这时候还没有开采到石油,薄膜还没办法充分制造,所以玻璃还是首要的东西,这种东西百姓是没办法使用的,毕竟成本太高,做科研可以,普及是很难的。

最能普及的便是薄膜大棚,但这时候苦于没有薄膜的状态,用一般的能保温的布料,作为建议的薄膜使用,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效果绝对赶不上玻璃大棚。

所以玻璃大棚是必须要建立的,目的旨在用于研究心得品种,若是试种成功,便从对其进行炼苗,适应了外界的环境之后,便能推广开来。

对于玻璃大棚之中的幼苗难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情况,林阳已经对苏山和小宁说过了,因为玻璃大棚之中的环境,是可以模拟最好的生长环境,但外界的环境往往都不是最好的,所以需要进行炼苗。

所谓的炼苗,就是把玻璃大棚之中的苗木摆出来,让它们在短时间内适应外界环境和大棚环境的转变,这样一来苗木既能保证能获得大棚之中的原本的优良性质,同时能适应外界的条件。

当然,因为炼苗的话,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在最初的时候,甚至于会出现一些更严重的症状,甚至于有可能全军覆没。

但是,大棚里边的东西,却是必须经历这一步的,对于许多种子,林阳只能拼命的回想,当初的原产地在哪里,和大夏的环境哪里是最匹配的,如何能在不匹配的环境之中,选育出最匹配的性状。

作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往往是比人要更显著的,在一个地方,你只需要看它长得好还是不好,能否开花结果,就足够了。

许多外面的种子,引种进来,需要考虑环境是否适合,一般会将其分为好几种状况,优良,中等,和较差,这是林阳给出小宁和小山的指导。

优良的种子,就是来自于和江苏环境很类似的地方的作物,这样只相当于一般的平移,栽种下去能获得最好的效果,一般的话,就表明这玩意嫩挂在这里生长,但是却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至于较差,这个阶别,就代表,这种作物无法适应当地的环境,需要换一个地方进行培育。

而这种状况在大夏的南北方也是尤为明显,因为光照强度的不同,导致北方的作物往南方引种,南方的作物往北方引种,都会出现一定过得问题。

比如说果树很有可能会只开花不结果,因为想要达到它们适应的状况,就必须达到相应的积温,北方南方光照程度不同,南方多阴雨,光照自然无法与北方相比较,积温累积的时间也会变得更长,最后导致错过最佳的花期。

在比如说,冬小麦,常言道:“瑞雪兆丰年”,一般在冬季下一场大雪,次年的收成就会比较好,这是因为小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冬雪的覆盖,让种子从休眠之中苏醒过来。

若是不经历一场冬雪,有的冬小麦,甚至于会直接不生长,或者错过最佳的生长时间,这样一来会造成减产,甚至于直接颗粒无收。

引种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就算是林阳所有涉猎,都没办法解决这些事情,只能由大夏人逐渐摸索出来,这样一来推广开来也正好。

柳如是给林阳准备了十五顷田地,还准备了附近足够的人手,而按照田地的划分,林阳已经将基本适合番薯和土豆种植的区域标注了出来,当然水稻的稻作区也要保留。

大夏南方人主食毕竟还是米饭,尽管这时候的粮食产量很低,还没有后世各位农业领域科学家的无懈奋斗,所得出来的高产的种子。

杂交水稻,林阳虽然有所了解,但毕竟想要做起来难度极大,虽然中国神农袁爷爷在云南找到了天然野败,打开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中艰辛是可想而知的。

这时候的技术支持,但林阳还得必须回忆起更多的细节,这样一来才能明确的知道,并且委托国家去找这种雄性不育系的母株,为今之计想要提高产量,只能从种植模式入手。

这时候的水稻栽种,还是不按章法,那林阳就教他们怎么按章法来,横平竖直保持适当的间距,这样才能让风吹过的时候,能更好的帮助授粉。

同时给予适当的生长空间,让稻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合理的种植模式以及合理的耕作施肥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

总而言之,要保证一个国家的和平安定,就要不择手段的提高粮食产量,吃饱穿暖了谁会想到跟你造反呢,之所以造反就是因为衣食住行都解决不了。

解决了粮食问题,百姓吃得饱饭了,想的就只会是怎么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造反,凭什么造反,人都是有自己的判断力的,会直接斟酌统治者是否贤明。

明君会有盛世,为何会兴盛,主要还是因为知道百姓疾苦,知道得民心者的天下,知道如何才能让百姓拥戴自己,而那些倾覆的王朝,无一不是因为为政者罔顾百姓死活而导致的。

上将军高调宣布出巡,就是要去西山看即将准备播种的土豆和番薯以及其他的农作物,现在还没到水稻播种的时候,温度还有点低,会伤苗。

上将军出巡,对于有些居心妥测之辈,那可谓是最好的结果了。

最新小说: 大唐:女帝竟能偷听我心声 大周:我家公主太可爱了 天空中一朵云 这个暴君,我养的! 隋唐:从突厥入侵开始 持娃上岗之雌霸天下 我在大唐是传奇 皇叔 秦时影帝成长日志 红楼:重生僵尸,我参军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