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盖的时候是以宿舍的名誉盖的,职工们虽然都分了房,却并没有产权,真正的产权归纺织厂所有。袁世贵说以前的住户可以以拆迁补偿的办法适当予以补贴,但是新楼盖好后,如果想要新楼还需要补差价。
住户们觉得太不公平了,房子是老纺织厂留下的,怎么能说拆就拆,还不给同等补偿,就闹了一阵子。袁世贵说,工人们手里一无产权二无土地使用证,土地和房屋产权都归公司所有,而且工人们白住了这么多年,他现在是要回属于公司的东西,本就属于合理合法的要求,还要给工人们补偿,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就算是把官司打到天边工人们也赢不了。
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的事情,工人们闹了一阵,又去相关部门咨询了一下,还真如袁世贵所言,于理于法都说不过袁世贵,只好将这口恶气咽进肚子里。
陶如轩越听越憋火,又问中年妇女,现在还有多少住户。中年妇女说,现在留下来的都老弱病残,稍微有点奈何,能搬走的早就搬走了,谁愿意留在这里受这窝囊气。陶如轩又问老吴家怎么样了。妇女就叹了气说,最先在拆迁协议书上签字的就有老吴家的两个儿子,早就拿钱搬走了。
陶如轩又问老吴的弟弟。中年妇女想了半天才说,年前就被儿女们接走了,听说是脑中风,瘫在了床上,恐怕也没几天熬头了,现在是死是活还不一定呢。中年妇女说着又叹了半天气,这才忽然想起什么,就警惕了起来,问陶如轩哪儿来的,怎么打听这些事。陶如轩不好说自己的身份,就说是老吴的远房亲戚,回来探亲的。中年妇女就摇着头走了。
走进去,楼宇内已经破败不堪,老吴家果然搬了,连外面的防盗门也拆走了,屋内空荡荡的,到处都是灰尘。陶如轩依稀记得,三个月前盛放老吴的棺材就放在刚能容身的客厅之中,满屋子浓烈的农药味。可老吴是纺织厂的工人,怎么就能想到要喝农药自杀呢。
据说,老吴是个好人,好到什么程度,路上有个石头子也要捡起来扔在路边,见到街上要饭的见人家可怜,也不管是真是假便要给两三块钱,要知道那两三块钱可是他两天的菜钱。生活也很清贫,清贫到什么程度,是能看见的,几乎家徒四壁,老板还早早去世了。就这样一个老好人,却生了两个如狼似虎的儿子,刮尽了老人一生的心血。
陶如轩正在屋子里兀自伤感,门外就有探头探脑的往里面看,出去了见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
新年刚过,小男孩身上的新衣服还有点样子,只是鼻涕糊了一脸,又被冷风一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