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明他只是坐在签押房里头看着卷宗办案,见了尸体才会如此的惊慌失措和大惊小怪。
而他的这句话,也让杨璟心中的想法得到了印证!
虽然眼下正是敏感时期,身为大宋使节,是为了谋求和平,劝诫蒙古人不要跨过岌岌可危的大理,对大宋有任何想法,自然不能主动挑起战端。
但这些蒙古蛮子伪装成贼匪,散入到大理境内,四处搜刮粮食,更滥杀无辜,残害汉人,杨璟无法坐视,也是情有可原。
然而赵京尹的反应却太过激烈,似乎生怕杨璟如今的举动,会立马引来蒙古人的不满一般。
面对赵京尹的激动和惶恐,杨璟只是心中摇头,这只是一桩不值一提的小事,却让赵京尹如此惊惶,可见今遭出使,主和派们真的是疯了,或许真的给蒙古人准备了极具诱惑力的议和条件了。
虽然名义上是过来调停蒙古人和大理之间的战争,但谁都知道,大宋这是为了避免蒙古人越过大理来突破大宋的疆域,说白了就是过来议和的。
从这一点来说,人家都还没打到家门口,只打到了邻居家,这些人就想着来议和,可见对蒙古人有多么的恐惧了。
杨璟对此也没有太大的偏见,虽然他还是喜欢大明朝多一些,毕竟大明朝虽然也出了不少昏庸荒唐的皇帝,但大明朝从建立到灭亡,从来都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在军事上从未当过懦夫,对疆域问题从来都是寸步不让,大明朝可以被打败,但从不认输!
而宋朝则不然,主和派很多时候都占据上风,做出一些让人觉得极其软弱和屈辱的事情来。
当然了,这也与大宋朝的国情有着莫大的关系,试问一个尊崇文道,士大夫地位在历史上堪称最高,又鄙夷和防备武将的朝代,还怎么指望他们在军事上有大的建树和作为?
既然是使节团,自然不止赵京尹这个正使和杨璟这个副使,团队里还有一大群熟悉蒙古帝国的智囊官员以及参赞,他们负责为赵京尹出谋划策,也为了应对出使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
“这如何是好...你干的好一桩事!”见得赵京尹跳脚指责杨璟,那些个智囊们也有些不知所措。
杨璟早已料到会是这样,既然看穿了此次出使的基调,杨璟心里反而有底了。
蒙古人即便缺粮,也一定会把这场战争打下来,因为大理已经摇摇欲坠,处于悬崖的边缘,只需要再踹一脚,便会彻底沦陷,自诩战无不胜的蒙古人,断然没有放弃的道理。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