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昀实在是身心俱疲,当皇帝并没有想象中那般轻松写意,那般为所欲为,每日里都有数不清的奏折要批阅,全国各地大小事件成百上千亟需措置,若勤勉一些,便是喝水都没空。
当然了,如果你想偷懒,也是可以的,全权交给宰相和三司处理也就成了,或者干脆交给身边的宦官和宠臣去办,只不过这样一来,也就离昏君不远了。
赵昀是个懂得隐忍的人,否则也不会用十年的时间来夺回实权,也不会有后来对辽和蒙古的军事行动,更不会有“端平更化”这样的小盛世繁荣局面。
他自认不是昏君,他心中也还有振兴国家的理想,他对政务还是很关心的。
虽然还在养病期间,可当董宋臣将丁大全私自调动隅兵,要捉拿董槐去大理寺受审的消息传进宫里,赵昀终究还是没办法坐视不管。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他身边这些人都是些什么货色,赵昀其实比谁都清楚。
谁都有贪欲,谁都有缺点,这些人如此,那些自诩清贵的文官,亦是如此,不同的是,董宋臣丁大全这些人,只是要权要钱,而董槐为首的文官们,不仅仅要权,还想要名望!
天下的名望难道不该归官家所有么?
你董槐是千古良臣,而我赵昀便是昏君?你们文官要面子,要名声,难道我赵昀就不想要?
丁大全等人确实有些恃宠而骄、仗势欺人,甚至滥用实权中饱私囊,大肆为自己谋财谋权,但起码这些人听话又好用,只要喂饱他们,他们就是你的鹰犬。
可董槐等文官却并非如此,你喂饱这些文官,他们也不会当你的走狗,他们吃着你的东西,手里拿着你的赏赐,头上戴着你赐的官帽子,却又反对你的决策,骂你昏聩,还发动文人们在民间四处造谣,抹黑你的名声,抬高文官们的成就。
也正是因此,赵昀明知道这些奸佞之臣都不是甚么善类,却仍旧要用他们,因为他们比文官们要好用,要忠心!
虽然董宋臣刻意瞒下了丁大全假传圣旨之事,但赵昀通过内等子的情报,还是得知了详情。
他并没有责怪董宋臣的意思,也并不认为丁大全就该死,同样不认为董槐就是万分无辜,总之这件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
虽然丁大全确实僭越了,也确实触碰到了赵昀的底限,但丁大全好歹是董宋臣一手扶植起来的,也就相当于是他赵昀一手造就的,如果有可能,赵昀还是想保下丁大全的。
宫禁已经关闭,赵昀也只好让董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