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是在地方性运河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地方性运河的开凿,要想开通隋唐大运河是不可能的。
即便在分裂时期,地方政权也开凿了一些地方性运河,这些运河,从客观上讲隋唐大运河做了准备。
隋文帝时期,通过对汉代槽渠的疏浚,开了广通渠(又称富民渠、永济渠),在渭水之南,傍南山而东,到潼关衔接黄河。
到了隋炀帝时期,修的大运河分为四条: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运河。
而隋朝修运河,其动机已超越了服务军事行动的目的。主要是因为当时南方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所以,国家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
当然,隋炀帝修运河,还有政治上的考量。与迁都一样,也是想甩脱关陇贵族的控制。
而历史就是这样讽刺,秦始皇修长城被骂劳民伤财、不恤民力,但长城却成为世界奇迹之一,成为后代炎黄子孙的骄傲。
大运河也是一样,隋炀帝因此被骂得狗血淋头,修运河也成为他亡国之因,但大运河所起到的历史作用却绵延千年,数个朝代因此受惠。
当徐齐霖乘船在大运河上航行时,也不由得发出感慨,开通大运河,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而隋炀帝这个人的功罪评论,也真是复杂。
对此,徐齐霖倒是比较赞同一位哲人所说:一个朝代存在的时间长了,这个朝代就圣人辈出,因为写史的都是本朝的史官,多是歌功颂德。
而一个朝代存在的时间短,那么大抵就没有一个好人了,因为写史的都是他朝的史官怎么会有好话呢?像司马迁这样的人毕竟是不多的。
除了感慨,徐齐霖看到的还有将来繁荣的运河经济。开发的潜力如此巨大,但现在还远未达到。
沟通南北经济,促进南北交流,消除南北差异,就在当时,也只有大运河能够做到。
说起来,别人以为在外奔波辛苦,徐齐霖却把这当成一种历练,当成欣赏美好风光的旅游。
从穿越而来的迷茫,到适应,乃至融入其中,徐齐霖发现自己爱大唐,爱这片悠久而古老的土地,爱这里的淳朴人民,爱这里的秀美风光。
尽管也有不如意的地方,但完美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他愿意为之付出努力,为人民的安居乐业,为家人的幸福安乐,为国家的强大兴盛。
“阿郎,既有各地官吏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