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短篇小说 > 故土欢歌 > 三、相逢不相识(三)

三、相逢不相识(三)(2 / 4)

餐桌,或开怀大笑,或窃窃私语。

对着进入门的墙上悬挂着一个横幅“回归故土怀旧60周年”。

横幅正中间坐着一位个高、瘦矍而精神抖擞的老者,一头银发,连长眉都是白色的了。

一见儿子荣繁后面,跟着有些日子不见的大孙子荣燚。

荣茂老人朝荣燚招招手,干瘪的嘴巴开心喊道:“孙子,来,到爷爷这里来。”

看到自己的大孙子,荣茂高兴得像个孩子,这个大孙子即使身上粘有污点,也是他的自豪。

荣燚知道,雅间里这些老人们,都是爷爷荣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离开上海十里洋场走西口的老朋友。

他们在大西北奉献了青春年华,退休后都叶落归根,回到了故土上海定居,如同自己的爷爷一样。

荣燚经常听爷爷讲述那段艰辛、光荣而充满激情的历史,那是个让荣燚这一代年轻人听后都激情澎湃的时代故事。

爷爷荣茂,一个学富五车的热血青年,在那个激情飞扬的岁月,到大西北去,走西口,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当老师,是爷爷荣茂那一代人的理想。

爷爷一行200多人在风沙漫天,缺水,荒凉的大西北,分配到了各个中小学任教。

他们这批年轻老师的到来,给大西北教育带来了一股新风,人们将他们亲昵得称为“上海老师”。

简单纯真的上海老师们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没有丝毫的怨言。

上海老师,一个曾经深深刻在大西北大地上的名词,如今已渐行渐远了。

“上海老师”这个特殊的名词,也是镌刻在许多人童年中最为亲切的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走西口的这批老人们开始怀念故土上海市,相继回到上海。

尤其是浦东新区的开发,需要大批的人才。

许多走西口的后代,在浦东开发之初,都相继回到了故土上海。

这批从外省归来的上海人的后代来到浦东,开始了新的开拓和打拼。

他们可以说是浦东新区第一批建设者,犹如荣燚的爸爸荣繁、大姑荣茵、二叔荣葱、小姑荣郁。

只有小叔荣昌孤身一人,仍坚守在大西北宁西市。

荣燚的爸爸及两个姑姑和二叔都在浦东区成家立业,他们为浦东的建设添砖加瓦,在这里演绎了他们的爱恨情仇。

爷爷荣茂拉着孙子的手,自豪得老朋友介绍这个引以为荣的大孙子。

荣燚谦卑得跟每

最新小说: 魔王的首席管家 当霍雨浩穿越斗罗一 一人:功法全靠小猫咪带给我 轰杀系制书大师 戴拿的奥特之旅 转世医仙耍大锤 不死者综漫之旅 离婚后,女帝靠空间直播惊艳全球 你终究爱我 快穿之朕的鬼后是废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