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与就业难相伴的是形势同样严峻的招工难,也有两个侧面:首先是行业性的,即特定行业的就业岗位无人问津;其次是企业性的,即特定企业招不到工人。
2008年末以来,农民工的失业数量至今尚无完整统计。最权威的抽样调查数据来自农业部:中国1.3亿外出就业农民工中,有15.3%、近2000万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还没有找到工作返乡了”。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农民工就业形势的重要特点是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这种状况已持续4年有余,且并未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消除。农民工就业难主要有两个侧面,首先是找不到工作,即无业可就;其次是虽然有业可就,但是不能持续、稳定,或者说,就业质量很低。
进入2009年,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似有减弱,农民工就业难也似有好转,但并不明朗。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3月25日发布的调查报告,2008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约7000万农民工返乡。春节后,80%以上再次进城务工,其中4500万已经找到工作,1100万人仍处于寻找工作状态,宁可在城里“混饭吃”,也不愿返乡。
“混饭吃”正在城市里形成一个“隐性农民工”群体。他们没有正式就业,也没有返乡,而是隐藏于这个社会、生活状态不被人知,从事着更为边缘的工作或者无业漂泊。在我们的调查中,这样的“隐性人”,一个村就常常有几十个。
“隐性农民工”群体的构成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失业后未再就业的农民工、新流入未就业农民工、自由职业农民工等。在这一隐性群体眼中,城市与农村是两个世界,简单迁徙无法完成根本转变。城市与农村在物质与精神享受上的巨大差距使他们默认:与其村里“混”不如在城市“混”。
与就业难相伴的是形势同样严峻的招工难,也有两个侧面:首先是行业性的,即特定行业的就业岗位无人问津;其次是企业性的,即特定企业招不到工人。两个层面的招工难,都表现为现存就业岗位的条件与农民工就业需求不相匹配。
企业招工难已不是新鲜事。
根据2004年9月劳动保障部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当年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缺工10%左右,其中广东有近200万用工缺口,缺工比率10%。这一状况自2004年以来持续5年有余。以用工大户广东东莞市为例,2010年初,按照东莞市劳动局测算,目前该市企业岗位缺口约为20万个。
招工难不仅存在于企业,也存在于行业。影响企业招工难易的因素很多,尤以企业自身不完善为主因,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信誉:企业软裁员、隐性失业、拒发少发工资、极力压缩成本、农民工工资低等都构成招工难隐患。二是企业条件:企业硬件条件与招工的难易程度成正比。三是企业理念:企业对农民工的管理理念与态度是影响其招工难易的重要因素。
就业“两难”现象就这样持续并存。就业难与招工难看似互相矛盾,但实为相互联系与促进。这种“两难”既是农民的困惑,也是企业的困惑,更是**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互相协商博弈,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这三方是否能和谐共“舞”。
农民工就业缘何难?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民工自身素质欠缺,包括文化程度低、缺少技术等,仍是就业的最大制约。农民靠一技之长找工作的很少,我们统计仅有23.7%,多数农民工均处于无序就业状态,主要竞争力体现在要求低、肯吃苦、干活无所谓高低贵贱等方面。
许多40岁以上的农民工,外出务工10余年,一直从事重体力工作,如搬运工、建筑工人等。有的建筑工人说:“如果老板不好,拿了钱就去别处。”还有农民工说:“活特别重,没多少钱,就给孩子攒点饼干钱。”21.3%的父辈农民工是靠体力活供子女上学。
不仅农民工,有些大学生就业也很难。面对接踵而至的招聘会,有些大学生是场场不落,投简历如同撒传单,可是仍然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其原因有很多,主要有:第一、大学生就业观念还是不够先进,很多大学生以工作稳定为首选。很多企业招聘业务员,薪资待遇诱人,可是上前询问的人却寥寥无几。
而招聘文员的摊位前简历却堆得像“小山”。可见很多应聘者都希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希望工作太辛苦。
沃德健身会所经理李栋也有同感:“现在的大学生,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符合自己期望值的‘好工作’,大多爱坐办公室当白领,不愿意接受挑战,对于那些需要承受更多压力的工作不愿意尝试,有些学生不考虑专业,只要‘稳定’就行,招档案人员时很多人投简历,可是营销人员却很少有人过问,可这根本就不符合现实。”
而一位姓李的应聘大学生则说:“现在工作这么难找,而且工作又不稳定。我现在正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来招聘会也只是做两手准备,公务员考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工作稳定而且薪资、福利待遇又好,如果考上了就什么都不用愁了,那可是‘铁饭碗’啊!”这代表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观。第二,经验、能力是很多大学生的“软肋”。大多数职位都需要工作经验,很多企业不愿招聘应届毕业生,经验、能力成了求职者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没经验的应聘者企业不要,有经验、有能力的却在不断选择企业,这也是造成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原因之一。
当“用工荒”跟“就业难”同时存在,我们就必须思考:这个社会还能持续发展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保持乐观呢?“用工荒”跟“就业难”同时存在的现象表明:在社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劳动力的就业技能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无法弥合的巨大反差。
应当看到,农民工和大学生改变自身就业状况的能力是有限的,**才是满足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希望。其实中央**已经意识到,要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战略性转变”,但是,现在许多并不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它还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既招不着合适的农民工、也用不了合适的大学生,就是因为,这两种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虽然面对着各自差异的用工市场,但都存在同一个致命伤:缺少真正的“一技之长”!所以,我们要反思的是,我们这些年的职业化教育,是不是弱化、断层得太严重了?
毕竟教会了知识,并不等于教会了技能,这方面,我们倒是真是该向人家德国的“国民终身技能培训”,好好学习一下了。**和企业,不能净顾着分享红利了,而忽略了人力资源成本的再投入!
农民工和大学生改变自身就业状况的能力是有限的,**才是满足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需求的希望。其实中央**已经意识到,要对经济增长方式进行“战略性转变”,但是,现在许多并不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它还是招不到“合适”的人――既招不着合适的农民工、也用不了合适的大学生,就是因为,这两种不同层次的劳动力,虽然面对着各自差异的用工市场,但都存在同一个致命伤:缺少真正的“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