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其他类型 > 文心雕龙新译 > 正文 第二十八章 何为文章的风骨

正文 第二十八章 何为文章的风骨(1 / 1)

在《诗经》“六义”的“风、雅、颂、赋、比、兴”之中,为什么“风”被排在第一位呢?因为“六义”作为中国“诗词歌赋”一种艺术风格,在人类文化交流中,“风”既是人格性情相互感化的动力源头,又是志气德行彼此影响的信息符号。那么,这儿的“风”究竟是指什么呢?人们在喜怒哀乐之时,凡能够引起倾诉情感胸怀的性格气质,这就是风,所以也称作风格;同样,本文中所谓的“骨”,是指人们于沉思吟咏之际,凡能够鼓起奋笔疾书的胆气力量,这就是骨,因而又称为骨气。

在文学艺术中,“骨”对于言辞文章的创作,如同树木生长中必须要有树干轴心的支撑一样。而“风”在这中间,恰似万物之所以能够相互区别开来,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品质和情调气质。因此之上,凡言辞文句,抑或文章篇籍,如果谈吐端庄直陈,那么这一作品的“骨气”也就具备了;同样,如果志气坦荡爽朗,那么这一作者的“风格”就是风清气正。所以说,即便一些辞藻丰富而义理饱满的文章,如果失去了风骨,无论多么“高大上”作品,都不可能具备鲜活的生命力,进而既不能展翅翱翔,更不会鹏程万里。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凡构思文句和裁剪篇章,首先要做的就是充盈和坚守自我的个性风格,同时还要找准并执着无论因何而形成的刚健真实的文化骨气。唯有这样两者一起齐头并进,才可能不断创新进步,并光彩照人。在文学创作之中,文化骨气和个性风格,亦如同雄鹰的翅膀,失去了风和骨,又怎能搏击长空?凡擅长锤炼“骨气”的作者,其剖析义理必定细致入微,进而精益求精;同样,深谙“风格”重要的作者,其抒发情怀必定爽朗坦荡,并且不折不扣。所谓“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大意:锤炼字句达到无法再推敲,凝聚的声音没有呆滞感觉。)说的就是风骨的艺术魅力。在文学作品之中,如果义理贫瘠而文辞丰腴,必定走向繁辞赘句而条理失序,这其实就是没有风骨的征兆;如果思虑不周而驳议牵强,必定会是闪烁其词而色厉内荏,这完全可以作为失去风骨的信号。

譬如东汉末年潘勖拟诏册封曹操的《策魏公九锡文》,援古证今仿佛情景再现,有条不紊恰似如数家珍,多少文坛英才不敢望其项背,堪称行文骨气挺拔的奇葩;再看司马相如呈奏汉武帝的《大人赋》,浮想联翩而上下翻飞,思维奔逸且云山雾罩,辞藻之富丽堂皇,不仅是琳琅满目,而且蔚为大观,更像是罗列堆砌的词语展览,其作品应属于个人风格遒劲的典范吧。

毋庸置疑,通过上述文章要点的讲解,再借鉴两篇优秀范文的突出特征,不仅可以准确把握风骨的本质所在,而且可以放手书写唯我的文章篇籍了。但是,必须要谨记并需要防范的是:不要违背上述风和骨的基本原则,尤其不能失去风骨本色,反而沉溺于繁文缛节和华而不实的浮夸空虚。

魏文帝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大意:风格气质是文章的主宰、首脑和关键所在,其有清与浊的个体差异,这不是急切强求就可以得到的。)同样在《典论·论文》中,曹丕评价孔融是“体气高妙”,而论徐幹为“时有齐气”,并谈到刘桢则说“有逸气”。另外,刘祯也曾经评价孔融:“孔氏卓卓,信含异气;笔墨之性,殆不可胜。”(大意:孔融外表上,楚楚动人,气度非凡,所以笔墨文章,也超乎寻常,一般人赶不上他。)由此可见,他们都十分看重作者本人的风格气度于文学创作上的决定性作用。究其根本,因为自然界之中,锦鸡色彩斑斓,但腾飞不过百步,而苍鹰毛色单调,却能叱咤风云。这都是他们个体属性及其独特品质所决定的啊。所以,文章有无表现力的根本就在于此。

自古以来,锻造文籍模范,跻身经史子集,所谓成功之路,一个方面就在于要洞察情志风骨与时代文风的适时转变,另一方面还要通晓文章体例之所以曲折往复的内在规律。由此之后,才有可能标新立异,并赢得创新性发展。为何要通晓不同文体交替变化的内在规律呢?其根本目的旨在随时防范一切臆造性创新的无节制发展,尤其是杜绝陷入过犹不及的劳而无功泥潭。至于洞察时代风云变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的为了提醒和警觉任何个性都需要遵循张弛有度的道德伦理,避免不必要的艺术殉葬和文化迫害。如果骨气与文采还没有达到圆润恒通,如果风格与辞藻尚没有实现历练游刃,反而就投身于打破陈规或践踏禁忌的实践活动,那么这样便臆造出来作品,即便奇异的惊世骇俗,其危亡失败的结局,也必定难免。因为亘古至今,何曾见过弊多利少、繁辞空洞、纰漏百出的作品纳入经书典籍行列呢?

《尚书·周书·毕命》记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大意:政治安邦贵在大政方针的持之以恒,文化辞令恪守主体刚要,都不能见异思迁而随心所欲。)这里面针对文化现象所提醒和防范的,就是不但要谨慎浅薄失序,更要杜绝低劣虚荣泛滥成灾。

事实上,文学创作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方面,一直以来都是多种多样,并且所有成功者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窍门、途径和办法。因此,一旦明白了这里面存在的深刻道理和客观事实后,尤其是一些功成名就者,反而不会热衷于传授自己的成功经验了。至于作为学习文学创作的人们,一旦领会了上述道理,反而也不会再去拜师学艺了吧。

斗转星移,峰回路转,当下的文学习俗和艺术风尚,显然痴迷于繁辞奢靡,各种流弊因循已久,貌似积重难返了。其实,只要确定了文化产生的基础及其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线,唯有不离不弃典雅中正的文化制式,必须不断明朗文采义理的关键所在,才有可能拥有并产生出来风清气正而骨力挺拔的佳作杰作,进而才会有艺术文化真正的繁花似锦,最终社会风貌才能够移风易俗,随之带来根本性焕然一新。如果能够思虑探究到这样一种层次境界,那么距离写作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吧。

总而言之:性格与气质从来都是相符相称,言语风格与文体骨气就应该融为一体。文化只有明亮稳健,才能像玉器般长久流传。优秀艺术作品,唯有借助个性风格才能展翅翱翔,唯有凭借非凡骨气才能搏击长空。唯有个性鲜明的作家和骨气耿直的作品,才能堪称风骨峻峭挺拔,才属于名与实的相得益彰。

最新小说: 我真没想刷好感度! 白夜的轮回转生之旅 天降佳人:腹黑总裁小娇妻 王者兵王盖世回归 和我签订契约,成为勇者吧 送你冬日一晴天 火影:开局采访漩涡鸣人 想和我恋爱的甚至不是人 漫夜里的救赎 消失的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