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子。这得罪的人,数不胜数。
“怎样?”周哲的话打断了郑通的思绪,无非,他想得到两个答案,你做,或者不做。
郑通看着面前的这个年轻人,他们有过患难与共,有过过节,周哲为了河西把他按在了河西布政使的位置上又多待了两年,后来,为了河东赈灾才把他弄去户部。可谓是手眼通天,但无一,做这些事,都是为了大盛。
若是他不做,这个年轻人会做什么?换个人把他郑通踢下去?不是不可能。但郑通也有他的脾气和骄傲。
“做不做是国家大事,更需要通过朝议。”既没有同意,也没有拒绝。
周哲点头,没说什么。
但是就在他们走到了京城的主干道时,一名身穿黑甲的骑兵从北面奔驰而来喊道
“北原大捷!北原大捷!”
郑通皱着眉头,看着脸色不变的周哲,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周哲只是看了一眼飞驰的骑兵,便和郑通拜别了
“我快到师门了,就此告辞。”
郑通刚要摆手,周哲已经掀开了帘子下去了。留下愕然的郑通。
似乎,即使他不挥手,这个年轻人还是要走,就像!
郑通眼色一凝,猜测到了不少东西。北原的大捷恐怕就不是突如其来的,恐怕一切早有谋算,就像他手里的奏折,他做不做,迟早会做,因为后面有更庞大的一股力量像历史车轮的滚动逼迫他做出动作。
那下一步?
郑通已经看不清后面的棋路了。
用北原的大捷要宣扬什么?宣扬武力么?
都不是。
随着捷报而来,还有后续的,北原粮食紧缺,更是条文列举了这些年来平定各地,平定灾荒多是从北原运出粮食。而这个压力,让不少人忽视了一点,北原的龙泉关,是发起战争的一方。现在整个北线都封锁了,虽然赢了一阵,但把一切说得势如累卵。
要钱,要的是粮票,要粮食,要军械,什么都要。
这种事,压不下来,而且捷报是喊着进京城的,就更瞒不住。
次日,紧急的朝会便开展了,为了此事,周哲特意起的很早,上朝去了。上了朝堂,也不说话,就站在杨觉身后,静静的看,静静的听。杨觉很纳闷他这个小师弟,北原大战的始作俑者明明是周哲,可为何他一句话也不说,就等着大伙议论。
周哲则说道:“我是来看人的,不是来聊天的。”
“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