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都市言情 > 生如戏唱 > 第一百七十四章 四重境界

第一百七十四章 四重境界(1 / 1)

小半仙瞠目结舌,但还是照做,精赤着身子一出房门,瞬间冷的一哆嗦,走到院中盘腿坐下。

“佛法以心为本,以身口为末。心涅功法一共分为四重境界,第一重名为空心静坐。空心静坐,百无所思,以为究竟,即着空相,断灭诸法。”

清净和尚也走到了小半仙的面前,讲述气了涅功法的第一重境界分化。

那么,“我是因何而生?我是因何而灭?生灭之后是否还有生灭?”依照佛教的说法,人是从缘而生的,在某一个时空中,由色受想行识的习气,汇聚了眼耳鼻舌身意,假合了地水炎风空就形成了我的人身,等到缘尽了,四大毁坏,一切都归于空无,只留下在种子里的识,等待下一个因缘的会合,如此不断的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生老病死、这就是轮回。

专心修前行,自然无人我是非,贪嗔、嫉妒、恼害之心也少了。

前行修得好,远离世间八法,对境无妄心,就是禅定。此定不着定相痕迹,行住坐卧不离其中。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佛法无边,只度有缘人,纵是皈依法门,仍避不了哀怨情仇。唯万境皆空,方能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万法皆空“这个空是缘起性空,无而显、显而空,不是不存在。你我的究竟本质是空性,却仍有你我的显现;事物的究竟本质是空性,仍有因果的显现。

在不拣择的情况下,我们能维持自心的明净,而只有在明净的情境,自性才显露出来,这也就是禅宗最重要的教法,为修行第一要义;唐朝以后才有禅净双修,一方面求见性,一方面祈求佛力救拔,以致现在显教里最大的两个宗派,一是禅宗,一是净土宗。

“第二重名为心体离念。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

此时清净和尚说着这涅功法的第二重功法口诀,小半仙也牢牢的记在心里。

佛家又说,不生不灭,非有相非无相、诸法的本来为真理,是用来对照充满生灭的、分别的、混乱与执著的红尘世界,假如这种说法是真的,那么在蔚蓝的天空与海洋,在飘浮于空中的草香、在白雪积了又融的山头、在春夏秋冬都翠绿的山林中,也都饱含着真理。

佛教里有“四念处“,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习无常,观法无我“,

念念观照身体、感受、乃至心念的流动,来证得因缘的空性。

最重要的警示当然是无常了,身体会败坏、感受会起落、意念不能长住,都是一种无常的迁流。

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不能灭定业。

佛不能灭的定业,谁能灭呢?只有靠自己了。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道见如来。

那什么才能见如来呢?心才能见如来,所以应先求自己的心。

在佛教,特别是禅宗,由于强调开悟、强调空,往往使人认为佛教是主智的宗教,像达摩祖师将传心做为禅的核心,并说心只能以禅定才能把握,这常使人误以为心是静止的。

到了六祖慧能,为避免静止的理解,把禅的核心强调为“见性“,是“定慧一体“。

“第三重名为如来五眼。如来五眼:见色清净名为肉眼;见体清净名为天眼;与诸色境乃至善恶,悉能微细分别,无所染着,于中自在,名为慧眼;见无所见名为法眼;无见无无见名为佛眼。”

佛的最根本的教化“苦、集、灭、道“,说的虽然都是苦,其目标是教我们离苦。因此,佛法虽以人生的苦难出发,却不是为让我们痛苦而存在的。反之,是为了走向平安、坦然、喜乐而存在。不然,佛也不必一再向我们宣讲“极乐世界“了。

真正的三昧不是远离散动,而是定乱等持,在平静之境,善心一处住不动固然好,在乱缘之中,能真心体寂,自性不动,不是更高妙吗?三昧,讲的是自性的平等与法界的平等。

无我指事物不具有绝对的自性,但并不是虚无主义。事物之所以无我,是因为它随缘生灭,缘起则生,缘灭则灭,这便是因果。

我们求人的地方愈少,依赖人的地方愈少,我们就更能看清人间世相,维持一种平安欢喜的心情。观世音菩萨念自己的佛号得大自在,我们如果每天多一分反观自照,我们就会多一分自在,而一个自在的人,就会像古代的禅师触机都是智慧,那是由于他心有所安,包容广大万事自然都有一个智慧的定位了。

此时清净和尚讲起了第三重功法,听的小半仙有些入迷了。

难得糊涂,难得欢喜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最后一重名为心外见法。外见法即是外,若悟自心,即离生死,即是涅。”

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见自性自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

一个真正的“觉者“,一定是体验了无常与无我的人,认识了宇宙为缘起性空的无常,才能体现智慧;知悉了在无我空性中众生平等,就能有自然的慈悲。

小半仙静静聆听,这一切与家传所授有很大区别,涅功法注重体悟自性,激发自身无限潜能!

唯有我们有了超越的观点,知道善恶流转的过去,正是生死迁流的原因,知道佛菩萨并不会因恶业的过去而舍离我们,我们才能真实体贴阿弥陀佛悲愿的本怀。

而半仙家传所授的功法,就比如斩天剑势注重的是引导天地自然之力为己用这两种功法完全不同的方式。

“佛与众生,唯止一心,更无差别。此心无始以来、无形无相,不曾生,不曾灭,当下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

清净和尚继续与小半仙讲诉起来这功法的大概意思。

说完这戏清净和尚顿了顿,这功法其实有个弊端。

“修炼这功法最不可或缺的是悟性,我那老友曾收过三名徒弟,一名修习三年才入第一重门径,又用了十年得窥第二重境界,至此止步不前,终其一生不能入第三重。另两名一生也只能入第二重。”

小半仙喉结微动,三年才入第一重门径.......这样岂不是他一辈子都要打光棍了?2k阅读网

最新小说: 独尊山海 西游牧神篇 了不起的修仙掌门模拟器 吾以仙之名 江湖明月镜 扮演探秘:贫道真的只是个演员 我没想捉妖啊 大夏经纬师 乱世缝尸人 封神:我萧升,誓杀燃灯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