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殿内。
底下站着一群大臣。
他们个个儿愁眉苦脸,偌大的殿内,寂静无声。
殷帝揉一揉眉头,竭力摁下胸腔中的愤怒,抬起了血丝满布的双眼,望着底下的这群人。
“爱卿们都商议得如何了?”
“这次洪灾来势汹汹,已经蔓延到许多地方,一定要……尽快拿出赈灾的策略!”
他每说一句,众人都议论纷纷。
但议论完后,却无人敢上前说话。
“怎么?都没建议?”
纵使案前的人抑制情绪,将心头的急躁一压再压,但那股怒火,却仍旧腾冲得三丈高!他一掌拍在案上,茶盏蓦然跳跃起来。
“无能!”
“若今日还拿不出法子来,朕将你们所有人,全部革职查办!”
众人都知道,这只是君王的气话,但此时此刻,却无人敢怠慢。
“臣当尽心竭力,不负皇上嘱托。”
急报的人,是越来越多。
他们接二连三,络绎不绝,都是神色慌张的模样,华阳殿外门庭若市。要时刻着手解决,殷帝不敢怠慢,原本的中秋家宴,此时此刻,却成为了朝堂的议事之地。
“皇上,冯妃娘娘命人送来参汤。”
“滚!”
怒吼下,殷帝像一只发怒的暴兽。
因挥手的动作力度太大,案上原本摇晃的茶盏,“哐啷”一下应声而碎,那送参汤的,原本是个小宫人,哪里见过这么大阵仗?登时吓得浑身发抖。
“皇上恕罪……皇上恕罪……”
但只刹那间,他忽然回过神儿来。
“等等……你说,这汤……是冯妃叫你送来的?”
“……是……”
那双猩红的眼光,迅速溜过一众朝臣,落在了冯庭训的身上。他正在和另外一名大臣攀谈,对于眼前的情形,似乎丝毫没注意。
“既然是冯妃送来的,那就放下吧。”
“是……”
那宫人不明所以,只连着叩了几个头,便放下参汤,战战兢兢走出殿门。
山门寺前。
辉宏的建筑隐藏在雨中,被无尽地冲洗。滂沱的大雨中,一个宫装打扮的太监打马而至,他“吁”了一声,便立即滚下马来,朝门口大喊:
“传皇上圣谕!”
“天降大灾,山门设坛祈福!”
在他的手上,拎着一个食盒,包裹得十分完好,即便如此急灌的大雨,却连一滴水都没渗进去。
“方丈好。”
小太监的双手合十,态度有礼。
因是皇家重地,他们一向不敢放肆。
“传皇上口谕,山门设坛祈福,这是宫中精做的吃食,专门供奉仙人,还请方丈代为转达。”
说着,他将食盒双手奉上。
方丈半眯着眼睛,心却十分清醒,当即向下一拜。
“是,老衲谨遵皇命!”
山寺后的禅房内。
外头大雨无边,稀稀拉拉地搅动着山林,好像百兽嚎叫,但屋内,却十分寂静。
一个身穿道袍的婢女,提了一篮子糕点进来。
“夫人,这是宫里新送来的,您趁热尝尝?”
听得这话,那莲花蒲团上的人,缓缓地转过身来。婢女见了,便连忙去扶起。
“是谁送来的?”
“听方丈说,是个小太监,说是大雨涝灾,要让寺里开道场祈福。”
她点点头,似乎若有所思。
“拿出来吧。”
婢女听从吩咐,打开时,却是一盒明黄酥软的桂花糕,用一盏龙凤呈祥的琉璃盏盛着,二者相得益彰。
隐后笑了笑。
“哀家在宫中时,年年中秋家宴,便最喜欢吃这个,亏他还记得!”
“咱们皇……少爷孝顺,怎会不记得呢?”
不料隐后却冷笑一声。
“孝顺?说来……也只不过是幌子罢了!哀家算是看明白了,他的心里呐,这江山社稷,可比母子亲情要重上十倍!”
说到这里,婢女便不敢再接话。
来传话的太监一直没走。
约摸半个时辰,那只食盒又转回来,仍旧由方丈拿出。小太监眼皮一抬,立即起身,双手作揖。
“多谢方丈,告辞!”
“施主慢走。”
华阳殿内。
小夏子甩着拂尘,匆匆忙忙地走进来,他朝殿中央溜过一眼,便猫着腰儿走上殿去。
“皇上,桂花糕已送到。”
听到这个,殷帝的眼皮蓦然一跳。
“仙人可有话?”
“皇上您看……”
正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张小纸条,悄悄儿地递过去。
只见那新白的宣纸上,用一行小楷,只写着八个字:为民谋福,方为明君。
为民谋福,方为明君……
这句话,殷帝在心里念叨了好几遍。
“仙人……”
他兀自垂下头去,神情分外沉重。
“去!通知在朝的官员,立即上殿,共同商讨国事,若有迟到早退者,按照律例严惩不贷。”
沉吟半刻后,他摁下声音道,“将邶安王也一并请过来。”
小夏子静静地候着。
早知有一番变故,但只忽然间,殷帝这么疾言厉色,即便他有心理准备,此刻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儿。
“是,奴才这就去!”
圣谕传下后,不到小半个时辰,华阳殿中,便站满了乌怏怏的一片人。
“诸位爱卿……”
“天兆不祥,四处水起,大殷百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爱卿们可拿出决策来?”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皇上……”,持笏者发声的人,是吏部左侍郎穆天章。”
“自古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如今天下蒙受灾难,应体现圣上仁心爱民。”
“那穆爱卿,有什么法子?”
“臣以为,理应开仓赈粮,清理州县,将难民全部登记再编,派遣从事做工,等到洪水修退了后,再从户籍人口密集之地,拆分民众来补充。”
他顿了段,看向了上位者。
“这样做,一来,可暂时稳住民心,不至于形成暴乱;二来也不让灾民坐吃山空,白白消耗国库积蓄。”
这番话,说到了他的心坎儿里。
殷帝往下逡巡一眼,眼神殷切。
“还有呢?”
“启禀皇上”,这个人,却是户部尚书令戚有道。
“臣以为,如今国库不丰裕,北境秣马厉兵,随时都有可能开战,过了夏秋便是寒冬,今年秋收贫瘠,军粮不能断,况且参照史册……”
“继续说!”
见殷帝的脸色沉郁,戚有道的肩头一耸。
“参照史册,大灾后,往往是瘟疫横行,势必消耗大笔钱财,实在腹背受敌,难以支撑,老臣认为,抑制需求,保持原样,才是上上策。”
“哼!”
他死死地盯着下方的一群人,高声道:“你们呢?”
这句话喝下,顿时像蚂蚁炸开了锅。
“启禀皇上,臣以为应当开仓镇粮,不可迟缓。”
“臣却以为,应当为宏观大局思虑,莽撞不得。”
“臣以为……”
“够了!”
殷帝听得心烦,瞪着眼皮子底下的人,平时没事,一个个儿滔滔不绝,如今大事当前,反倒都成了缩头乌龟,半点儿担当也无!
“窦老,你说呢?”
听得上位者发问,窦老兀自出列。
这人,便是良嫔的父亲。
他郑重道:“自古君民一体,水舟相辅相成,要想治外,必然需要先安内,臣以为,应当及早救治灾民。”
殷帝听完后,神情淡淡的,不置可否。
底下的人,却没人再开口说话。
他气得肝肺乱颤,一双猩红的眼睛,此刻像是要喷出火来,直瞪着底下的人。
“废物!”
上位者在心里轻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