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历史军事 > 战隋 > 第六百一十五章 裴世矩的无奈

第六百一十五章 裴世矩的无奈(1 / 1)

西土经略的主要执行者是西北人,最主要的力量是西北军,所以西土之利的最大获益者当然是西北,也是关陇地区,更具体一点是关陇贵族集团,而关陇贵族集团对东都来说,是以西京为“大本营”的保守势力。

在改革和保守激烈斗争的今天,西土经略越是成功,巩固和增加经略战果所需要的资源越多,而这实际是对西京的支持。西京占据的资源越多,耗费的国力越多,保守势力越强大,改革的阻力也越大,这是改革派所不愿看到的,是东都所不能接受的,于是圣主和枢在坚持积极防御国策的同时,对西、北两疆的支持力度也生了重大变化。

结果是,圣主和枢要全力经略北方大漠,东都要遏制和削弱大漠北虏,东征此爆,土的资源全部集到北疆,攻打一个高句丽都要倾尽国力,而隐藏在东征背后的事实则是,西土经略停止了,央对西北的支持力度骤然下降,东都要“悄无声息”地遏制和削弱以西京为“大本营”的保守势力。

这必然会导致一个结果,西疆转入消极防御,西北诸虏乘势而起,积极反攻,于是西土经略的成果逐渐丧失,关陇人为此遭受重压,西京不得不向东都“低头”,以寻求资源的支持。与此同时,圣主和枢取得了东征大捷,威权大增,随即开始筹划北伐,进行南北大战,同样需要集资源于北疆。这种局面下,西京只有妥协,步步后退,而东都则此抓住了西京的“软肋”,捏住了关陇人的“脖子”,总算遏制和削弱了保守势力。

但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谁也没想到东征大败,圣主和枢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转折点在这里,改革派不会承认失败,他们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保守派的阴谋;他们也不能承认失败,军事的失败意味着政治一败涂地;他们也不敢承认失败,一旦保守势力卷土重来,控制朝政,改革必然停滞甚至倒退,而他们必将成为改革失败的殉葬品。

于是他们决定动第二次东征,摆出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而这对保守派来说,此举不是改革派对高句丽不死不休,而是对他们不死不休。既然到了这一步,妥协让步已经没有意义。都不死不休了,难道你妥协让步了,他还能留你一条性命?鱼死破吧。

结果今年的局势急转直下,一溃千里。东都兵变,西北危机,第二次东征失利,外大势以前所未有的度开始恶化。

“爱卿,弘化至今没有消息。”圣主看到裴世矩神情严峻,沉思不语,主动开口说道,“耐人寻味啊。”

此事的确耐人寻味。唐国公李渊早在五月带着诏令赶赴弘化,如今两个多月过去了,音讯全无,为什么?弘化那边到底生了什么?难道元弘嗣举兵叛乱,拘捕了李渊?但西京奏报,只字未提元弘嗣和弘化留守府,这足以说明弘化那边并未生叛乱,一切安好。如此只剩下一种可能,元弘嗣已经失去了军权,李渊也未能控制军权,西北灵朔军团被西京所控制,而实际掌控军权者乃弘化副留守、西北军副统帅、右骁卫将军冯孝慈。

这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对西京来说,弘化灵朔军团对西京的威胁,要远远大于远在潼关以东的杨玄感,所以在杨玄感兵临潼关,实际威胁到西京安全之前,西京必须牢牢控制灵朔军团,以免遭到叛军的两面夹击,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但如何夺取军权才不至于授人以柄、落人口实?毕竟军权太敏感,公开夺取等同叛乱,若没有安全妥善之策,切切不可玩火。于是西京在二次东征开始后,突然向元弘嗣难,群起而攻之。这是一箭双雕之计,既可以逼迫圣主在西北军统帅的人选向西京做出让步,又能逼迫元弘嗣自乱阵脚,而元弘嗣心慌意乱之下,肯定会露出“破绽”,这给了西京“出手”的机会,可以名正言顺堂而皇之的夺取军权。

至于李渊,他是关陇人,虽然属于以独孤氏为的武川贵族集团,但武川贵族集团本身属于关陇贵族集团的一部分,只不过政治立场相对较为立而已,所以在关系到关陇整体利益的时候,李渊如何选择,不问可知。

圣主说“耐人寻味”,实际已经猜到结果了,这让他很焦虑,担心宇述和西京谈判破裂,西京一怒之下任由杨玄感杀进关,甚至与杨玄感结盟合作,则国内局势必然失控,风暴会愈演愈烈。

西京这份奏报出来的时间,应该是在接到叛军撤离东都的消息之后,接下来是两京合力围剿杨玄感,所以西京的意思很明显,我兑现承诺出力了,但我不相信宇述的承诺,我需要圣主的亲自承诺,否则无法保证枢会竭尽全力拯救西北危机,会源源不断地向西疆提供急需的“资源”。

按道理圣主下达一道诏令,安抚一下西京行了,毕竟外局势展到这一步,圣主和枢的腾挪余地已经很小,政治妥协是必然,两京齐心,其利断金,唯有合作才能迅稳定局势,恢复元气。

然而,圣主不但紧急召见裴世矩,而且一张嘴是弘化,这明显是威胁西京,非但没有向西京妥协的意思,反而有与西京大打出手的架势。

裴世矩不能不说话,但他不想说。说实话,必然会激怒圣主,而说假话,又必然会进一步恶化局势,这让他委决不下,左右为难。

裴世矩支持东征,但反对倾尽国力东征;裴世矩也支持北伐,但认为时机不合适,尚需耐心等待。他坚持认为北伐的契机在西土,所以必须维持和加大对西土经略的支持力度,然而,事违人愿,局势的展和他的意愿背道而驰。

裴世矩自先帝时期主掌外交事务,对西土和大漠有想当程度的了解。早在圣主登基之初,他在呈献西土经略大计之时,向圣主详细分析和推演过葱岭以西的局势。

在葱岭以西,波斯人和大秦人拜占庭帝国是世代宿敌,双方打了三百多年,征战不休。十几年前,波斯人再一次动了战争,波斯皇帝库斯鲁的大军所向披靡,战无不克。大秦人内忧外困,希拉克略于是揭竿而起,顺势登帝位,而他力挽狂澜的第一件事是向西突厥人求援。

把西突厥人和波斯人、大秦人联系到一起的是“丝路”。

波斯人一方面需要庞大的军资以维持战争,所以对丝路之利虎视眈眈,同时波斯人为持续打击大秦人,又需要切断通达土的丝路,于是波斯人理所当然“盯”了丝路。

丝路之利对西突厥汗国的生存展太重要了,而波斯人对丝路的野心,不但严重损害到了西突厥人的利益,也直接危及到了西突厥人的生存,于是西突厥人必然与大秦人结盟,双方联手攻打波斯人。

在裴世矩的西土经略,结盟射匮可汗是核心一环。

射匮可汗的势力范围在葱岭以西,为了生存他必须联合大秦人击败波斯人,所以射匮可汗的策略是,西联大秦,东并铁勒和西域诸国,以结盟土来夹击汗国,想方设法稳定葱岭东、西两个方向的局势,唯有如此西突厥人才能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集结全部力量南下阿姆河,与波斯人浴血奋战。

当时西突厥汗国的“老大”是泥厥处罗可汗,此人四面树敌,穷兵黩武,搞得西突厥汗国岌岌可危。正好土要把势力范围拓展到西域,泥厥处罗可汗是最大阻碍,于是裴世矩和射匮可汗一拍即合,成功“扳倒”了泥厥处罗可汗。接下来土在西域开疆拓土,并成功灭亡了吐谷浑,而射匮可汗重新稳定了牙帐,吞并了铁勒,并与土共享西域,双方各取所需,合作愉快。

西突厥汗国在葱岭以西的处境和射匮可汗的策略来说,西突厥人更需要与土结盟,因为它在葱岭以东的最大敌人是东。突厥人。西突厥人当务之急是生存,而东。突厥人以正统自居,时时刻刻都要征服西突厥人,建立统一的大突厥汗国,所以西突厥人很无奈,除非它彻底击败了波斯人,否则它无力两线作战,只能拉着土人一起对抗东。突厥。

这对土是个好消息,只要牢固结盟西突厥人,不但可以东西夹击大漠北虏,还能巩固和加强西土之利,稳定西疆的镇戍形势,一举多得的好事。

裴世矩所言的北伐契机,在如此。射匮可汗在攻打波斯人之前,肯定要解决东。突厥的威胁,为此必然要联合土夹击大漠,这对土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要把握住了,未尝不能重建汉武之伟业。

然而,葱岭以西的广袤天地,对土尤其对东都的武百官来说,实在是太遥远太陌生了,任由裴世矩说得天花乱坠,他们也只当故事听,基本是鸡同鸭讲,对牛弹琴,毫无作用。

他们不相信西突厥人的承诺,不相信射匮可汗的诚意,更不相信西突厥人会与土联手夹击大漠北虏,他们毫不客气地拒绝了射匮可汗的和亲请求,毫不留情地囚禁了射匮可汗的“质子”,并给来京结盟的牙帐使者极尽羞辱之能事,结果是今天的结果。

现在你让裴世矩说什么?裴世矩要说也是一句话,结盟西突厥,否则西北危机不但无法缓解,反而会越来越严重。

最新小说: 萌妃无敌:抢个邪帝来玩玩 上神,你家天规碍事了 重塑国魂 农家傻女:冲喜乞丐夫 魔女现世:面瘫王魔妻 惠帝之子 枭妃惊华:妖孽王爷宠毒妻 美人多骄 女配系统总是崩 燕京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