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议。”
自从皇上登基后。有几次同大臣顶牛,唯有这次,皇帝心底觉得震惊,眼前这群宁可死也要阻止他册立九皇子的朝臣态度实在是太坚决了。
别说不要性命,就是将他们千刀万剐,他们依然会反对。
国本,册立太子是大唐的国本,所以大臣们不会退后,除非皇帝找到了一个能说服他们的理由!
贤妃若为皇后的话,册嫡子为太子倒也能交代过去。
皇帝倒不是对皇后有多深的感情不忍废后,而是册贤妃为后,以贤妃如今的份量是远远不够的,到时他还得同大臣们费劲唇唇舌,不如皇帝微微的眯了眯眼睛,后退了一步,“好,朕这次采纳众卿家的谏言,暂缓册立太子!”
首辅等人听闻此话,稍稍觉得安心一些, “陛下亲征,何人监国?”
“如今大唐帝国上下最大的要事就是剿灭鞑子,朕亲征是为了处理此事,想来除了粮草之事外,朝廷上不会有太重要的事情发生。”
皇帝思索了一会,”朕记得大唐开国后,太祖也几次出征,当时是又内阁辅政,有要事迅速报给太祖,朕愿效仿太祖,将朝廷上的琐事交由内阁,若有大事,迅速送到朕面前,左右京城和草原并不是很远的,朕也不会深入草原。”
“至于皇族监国的人选”
皇帝按了按额头,“由长乐公主和平王监国。”
长乐公主在朝野上下颇有威名,本身又是皇后名正言顺的嫡女,长乐公主自身的气势又很足,足以让朝臣们认同。
平王爷是最没有野心的王爷,皇帝对平王比较放心。
有长乐公主,平王,内阁阁臣互相牵制,皇帝会将锦衣近卫的密探留下来随时探查消息,如此的安排万无一失。
况且只要皇帝在疆场上剿灭鞑子,他的声望会达到顶峰,让谁也不敢生出谋反叛逆的心思。
皇帝提出的监国人选,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
剩下的事情,便是商讨随扈皇帝的人选,皇帝此番亲征会带走护卫京城大部分兵力,皇帝也是知晓安全第一的,单以兵力来说,大唐完胜云泽。
前方胜利在望,此番随扈皇帝是个极为荣耀的差事,哪个不想在剿灭鞑子之战上添上一笔?
这是会青史留名的好事!
文官系统中,大多数文官留了下来,毕竟在疆场上文官没有武将有用。
皇帝只选了几个四品,五品的文官作为文书随扈。
至于朝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