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在打工期间,曾多次向柏玲发出邀请,让柏玲到于老板的工厂看一看,可是柏玲总是婉言谢绝。今天,她感到这是终生的遗憾。她现在就去,虽然晚了,但她还是要去。她要告慰方明的在天之灵,她要把心灵上的创伤努力做些弥补。
于老板为柏玲打开了车门,又向送行的人们挥了挥手。汽车急驰而去。
坐在于老板的车上,柏玲想起关于方明打工这件事,闺蜜芳芳曾做了最严厉的劝告:“人过了五十岁这个年龄,是夫妻享受恩爱,梅开二度的最佳时间。因为子女大了,都成家立业,各立门户。自己的生活压力相对减小了。你不充分去享受生活,却把老公赶出去,硬要做老牛郎织女。我就十分不明白,你的思维方式怎么就和普通女人不一样?”……芳芳的话说得一针见血。
而柏玲也不买芳芳的账:“我们没有孩子,就是个二人世界,还用谈梅开二度吗?”
“你们名义上是二人世界,实际上是个三人天地。我说句不中听的话。你母亲长年在这里居住,让你夫妻二人分居,这还叫家吗?这简直就是对男人最大最严厉的折磨。你母亲缺少一个正常母亲应具有的母爱。她这是对你亲吗?对闺女亲,让闺女守活寡,让女婿打活光棍。这简直就是半点不通人性。”
“你的做法也有违常规。不要孩子,把老公甩到一边。这都与一个正常女人的做法格格不入。单从这一点讲,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女。而你的丈夫方明,却能包容这一切。可见人家是个多么宽厚善良的男人。而你的母亲还常和人家闹过不去。这和我的母亲相比,真有天渊之别。”
“我母亲对每个孩子的小家庭关怀备至。生怕小家庭生活不和谐。对女婿、对儿媳,敬之又敬。从来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儿女,宽待女婿和儿媳。从没有跟女婿、儿媳红过脸、吵过嘴。哪象你母亲,动不动就大骂女婿,拿女婿开刀。”
“你做为妻子,对丈夫有过背后的体贴吗?如果你处在方明的地位,你会有什么感受?”
柏玲今天回想起这些话,觉得是那么体贴可亲。当时,为什么自己就一点也听不进去呢?
来到于老板的工厂,来到方明打工的住处。车刚一停稳,立即就围过来十几个年轻人。
“于老板,明哥怎么样了?”
“于老板,快说呀,明哥到底怎么样了?”
于老板环视了一下四周,然后很悲痛地说:“明哥走了。我带明嫂子来收拾明哥的东西”……
马上就有人替柏玲打开车门。
一双双热情地手伸了过来:“明嫂子,节哀。”
“明嫂子,我们和你一样悲痛。”
“明嫂子……”
一双双劳动的手,传达着关怀和思念。
于老板在前面引路,柏玲紧随其后。她的后面跟着一群年轻人。他们都是方明的工友。
于老板打开房门,身体往旁边一让,用手往里一伸说:“明嫂子,这就是明哥的房间,嫂子请。”
柏玲站在门口,愣了几秒钟。心里在说:“老公,我探亲来了。对不起,我知道自己来得太晚了。”
方明自己住着一个小单间。室内井然有序。一个大书架,把房间分成前后两部分。书架后是一张床。书架前有一张办公桌。这就成了办公室兼卧室。
办公桌上放着许多文件夹、资料袋、图纸和报表……书架上放满了报刊杂志,这是为了填补打工者的精神空白。这样的私营老板,的确是不多见。
于老板在路上告诉柏玲,自己不在工厂时,工人们有了问题,都是找方明解决。所以,方明的房间里,常常是人满为患。
“嫂子,你看看明哥的床下,我想,他所有的遗物,恐怕早就整理好了。明哥是个精细之人。我常见他整理自己的东西。打捆的打捆,打包的打包。我不止一次地笑着问他:“你不嫌麻烦吗?”
“习惯了。”他也总是笑着这样回答。
今天看来,他早就预料到有今天这样的结局。所以,他每天都做好“走”的准备。我真不知道他竟病到这样的程度。
柏玲掀开床单,看到床下放着两大捆整理好的写作手稿,每捆都有三、四十公分厚。还有五个厚厚的大日记本。整整齐齐地捆在一起。另外,还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包袱。
于老板又拉开办公桌的抽屉,翻了翻,看了看,又把一个日记本和几本手稿交给了玲。口中说到:“这都是明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