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饺子的人多,很快就搞定了,一共包了三个盖帘。书迷楼()
没办法,现在家里吃饭的人多了,小五、三郎的饭量也涨了,有句话不说的好嘛: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而泉东他们四个更是能吃的,习武之人饭量大,不包够了都不行。
水开下饺子,这么多的饺子得分两锅,不然下不开。饺子入锅用勺子轻轻推动,然后盖上锅盖等锅开,这段时间用来剥蒜,用蒜臼子砸蒜泥。
蒜臼子,民间捣蒜泥的专用器具。流行于华北、东北一带。形如中药店之“臼杵”。分臼窝和蒜锤两物。臼窝多为釉陶制品。
古代农家的蒜臼子基本就是木质的了,毕竟大理石、陶土这些不好弄,价格也会相对贵一些。蒜泥砸好,那个小碗盛上,里面放点盐,在添点水,吃饺子的蒜泥就好了。
这功夫锅里的饺子也开了,徐苗掀开锅盖,用凉水浇灭翻开的水花,再用勺子轻轻推动,这个动作连续重复两次,俗称三点。用这个方法煮饺子,一定会熟,不用担心不熟的事情。
饺子煮好,先用小碗盛出三个,放在灶台的旁边,小五在徐苗身边,等她的碗放在灶台时,嘴里嘟嘟囔囔的说:
“灶王爷上天,吃点饺子,好的说、孬的瞒。灶王爷上天,吃点饺子,好的说、孬的瞒。灶王爷上天,吃点饺子,好的说、孬的瞒。”
一共念叨三遍,徐苗瞅着小家伙,好笑的直摇头,敢情这孩子知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边小五刚嘟囔完,那边三郎就掐了三根香过来,冲灶台的位置拜了三拜,嘴里也说着刚才小五说的话。去年是如何祭灶的,徐苗根本不知道。
当然,那会儿也没心思去知道。
今儿可算是见识到了古代的祭灶,真的是有模有样,吃过饺子,家里还要扫尘,把不要的东西全都扔出去,过了小年一直到出了正月,这段时间是不可以扔东西的,据说会把财扔了。
酸菜馅儿的饺子很有味儿,再加上肉馅儿足、油又多、还是白面的,这饺子就更加的好吃了。小五今儿是跟徐苗姐妹在这屋吃的,三郎则是跟泉东他们四个在南屋。
吃过早饭,泉东把视线准备好的东西,放在骡子车上,三郎跟小五回到南屋,穿上靴子跟大氅。徐苗来到南屋,手里拿着一个花布兜子,放在炕上,然后说:
“你们给武先生送完东西之后,去趟陶掌柜那边,尺寸的都放在里面了,让他找”
赶着骡子车去镇上,给武先生送年礼。徐苗、徐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