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于采蓝和于运来一家人便站在门口商量在哪儿盖房子,盖多大。这方面于采蓝也不怎么懂,具体的还要等晚上把向辉请来跟他研究,了解下造价才能定下来。
夏天的傍晚比较凉快,村民们这个时候都习惯出来转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打发时间。
向辉五点钟就过来了,跟于采蓝他们聊了一会儿,了解了一下他们的要求,便跟个年轻人,拿了皮尺在院子前边丈量。
这就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过来观看,于采蓝知道,三叔家要开食杂店的消息很快就会传开,在农村,这么大的事肯定会成为别人嘴里的谈资。
隔壁杨家豆腐坊的媳妇杨婶子跟夏洁聊了会儿天,见夏洁忙着招呼几个过来聊天的妇女,而于采蓝单独站在一边看着向辉他们忙活。她便走过来,跟于采蓝搭话:“采蓝哪,听夏洁说,开店是你出的主意啊?钱也是你来出?”
“啊,是我的意思,三叔身体不太好,三婶还要忙家里这些事,不象别人家能种地赚钱,所以给他俩找点营生。要不小微和小光上学怎么办?哪儿来的钱哪。”
“采蓝你可真大方,那么多钱你说借就借了啊。”杨婶子只是想不通,于采蓝之前跟人要钱,是什么招都能使得出来。现在可倒好,几千块钱说借就借出去。这孩子真让人看不透。
于采蓝知道这件事她要不说明白,以后村里肯定会有人说夏洁他们的闲话,说不定会说是夏洁想法子从她手里骗去的钱。
正好杨婶子这人爱传话,不过不至于夸大或者歪曲事实,不如就借她的嘴把话传出去好了。在乡下这种环境,人言可畏,不把事儿说清楚,夏洁他们就要被人指着脊粱骨了。尤其还有些人是唯恐天下不乱的。
于是于采蓝跟杨婶子说:“钱就是要用的,看用在什么地方,给谁用。这钱三叔他们并不愿意借,是我主动借给他们的。三叔三婶是什么人,别人不知道,杨婶子你还不知道呀?以后他们有了钱肯定会还我的。我放银行里不也是放着吗?再说等采微和亚光长大了,他们也可以帮着我。一家人,就是要互相帮着。谁还没有遇到难处的时候呢?三婶他们怎么对我的杨婶子你可是很清楚的。我要是连他们都不帮,我算什么呀?”
杨婶子听了,顿时觉得感动得不行,哎呀,她怎么就没有这样的侄女呀,她这时候真是羡慕夏洁呀:几个孩子长得俊、懂事、学习还好,哪像自己家那俩猴子,初中毕业就完蛋的货。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不能比,再比下去她心里就酸得成老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