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人邓光荐,在崖山海战结束之后,携带着陆秀夫的遗稿返回故乡,距离大宋在大陆统治的结束,已经有五年了。
在这五年里,邓光荐历经坎坷,曾经教张弘范之子张珪读书写字,不久之后,就和文天祥一起被押往大都,在建康因病获释之后,他写了一首《驿中言别》,赠与文天祥以表依依惜别之意:
水天空阔,恨东风不惜世间英物。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
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
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
那信江海余生,南行万里,属扁舟齐发。
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
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
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获释之后,邓光荐并没有选择立刻回归故里,而是选择了四处云游,游览江南的风景古迹,也曾在文天祥就义之后,不忘友人的重托,怀着极其悲痛而又崇敬的心情,撰写了《文信国公墓志铭》、《信国公像赞》、《文丞相传》、《文丞相督府忠义传》,以及《哭文丞相》、《挽文信公》等诗。
在云游的路上,他曾涕下沾襟,也曾神清气爽,还曾叹息不已……回首往事,他似乎觉得一切仿若隔世,仿佛已然陌生。
“国亡,而史不可废也,中甫(邓光荐的字),若是你能活下来,还请你替我保管手稿,有朝一日,将其公诸于世!”
在海上漂泊之时,陆秀夫曾经将厚厚地一沓的手稿交给了邓光荐,希望他有一天能够将其公诸于世,让后人所知晓,然而,在崖山一战,陆秀夫背负着皇帝赵昺投海殉国,而邓光荐,则在蹈海之后未死,被张弘范之子张珪救起,只是,陆秀夫交给他的手稿,也有几卷沉入了海中,再也无迹可寻。
邓光荐依稀记得,那几卷沉入海里的手稿上,写的大多是行朝逃离临安府,南下福州、漂泊于潮汕之间的往事,也包括了朝廷撤往流球时的部分物品名册,不过,对于详细的内容,邓光荐已然记忆不清,因而,回到老家,他顾不上歇息,就开始筹划着去临安一趟,寻访当年的亲历者,重新将失去的记忆拾起。
只是,由于家里生活拮据,邓光荐一直都在教书攒钱补贴家用,直到十七年后的大德五年(1301年),眼看自己已经来日无多,年已70的他他这才决定前往杭州,探访宋末遗事的亲历者。
“驾!”
“客官,这里就是庐陵站了!”
“多谢多谢!”
大德五年二月十五的清晨,料峭的春寒还未完全散去,一辆驴车就载着一个年过古稀的老人来到了庐陵站,驴车停下之后,在拐杖的支撑下,老人颤颤巍巍地,向着站台走去。
“快点,车要开了,蛮子们,还不快点?”
就在这时,一个蒙古人打扮的元军士卒手持钢枪,在密集的人群里粗暴地推推搡搡,一边催促着旅客登上列车。
“喂,懒虫们还要等太阳上山不成?”
自打江南被元军践踏以来,赵嫣组织修建的铁路,就成了为蒙古权贵牟利的重要工具,为了尽可能地从南人手中牟取暴利,蒙古权贵将铁路包给了斡脱商,让他们每年上缴五十万两白银,其余的时间,就任由他们经营,借着铁路,斡脱商们贩卖人口,贩卖私盐,甚至是买卖鸦片,通过这些,斡脱商们牟取了暴利,而整个江南,也陷入了民不聊生的困境之中。
“老人家,我扶你吧,要不就来不及了!”
汽笛拉响,眼看邓光荐就要错过列车,一个面容俊郎的青年人急忙回头,走到了他的身旁,将他背上,快步跑向了即将启动的列车。
“开车,开往杭州!”
列车启动,向着距离庐陵几百里外的杭州驶去,看着窗外缓缓移动的风景,邓光荐这才松了口气,问了身旁方才背他的年轻人一句:
“敢问小生,你这是要去哪儿?”
此言既出,年轻人擦去额上的汗珠,点了点头,恭恭敬敬地回答了句:
“老人家,在下谢文蕴,这是要去杭州,家里无以为生,故,家母让在下前去杭州谋生,顺便攒钱补贴家用!要不是鞑子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只怕,我也就不用离家这么远去谋生了!”
“看来,如今的天下,真可谓是苛政猛于虎啊!”
邓光荐轻轻地抚摸着发白的胡须,一边喃喃自语道:
“若是大宋还在,只怕,就不会如此了吧?文宋瑞、赵珍珠,你们可好?”
“赵珍珠?老人家,你提她做什么?”
谢文蕴一听,不顾礼节,赶忙捂住了邓光荐的嘴,低声提醒了句:
“鞑子汉奸们,如今最怕我们宋人提及这个末世公主,鞑子酋长铁穆耳(即元成宗)下诏,提及赵珍珠等于谋逆,要凌迟处决,诛灭九族啊!”
一听这话,邓光荐不由得有些诧异,摇了摇头,并没有再多说什么,不过,谢文蕴却是十分热忱,赶忙拉着邓光荐,来到了车门旁,说起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老人家,你有所不知啊,最近,在流球和吕宋的大宋朝廷,多次派遣细作前来沿海侦查,并散发了不少关于赵珍珠遗言的传单和小册子,同时,大宋空军也开始进行空投,想必,这是有大行动,说不定,要反攻大陆,因而,鞑子酋长铁穆耳记恨在心,随即下诏,令我等宋人,捡到这些材料,必须上交官府,不得提及亡宋公主赵珍珠,并检举揭发关于宋军细作的消息,否则,定将诛灭九族,全家凌迟!”
“原来是这样?看来,鞑子可真是成惊弓之鸟了?”
邓光荐叹息不已,片刻过后,他这才颤巍巍地对着谢文蕴拱了拱手,说道:
“多谢提醒,老身此去杭州,正是为了寻访赵珍珠之遗事,以补全陆君实之遗作,若非你这么说,只怕,我这就去自投罗网了!”
“老人家,你不会是前礼部侍郎邓光荐邓大人吧?”
谢文蕴笑了笑,忽然间,他就像是想起了什么一般,有些冒昧地说了一句:
“大人,在下也痛恨鞑子汉奸,你就不必担忧什么了!”
邓光荐愕然无语,犹豫片刻,他还是点了点头,承认了自己的身份。
“事到如今,杭州风声紧,大人你去那里,可得小心为上,千万离那些大宋遗民远一点,听说,他们与远在流球的周密和吴自牧,以及郑思肖,多少还有些联系呢!”
说到这,谢文蕴抬头看了看周围,见没有人在偷听,他这才松了口气,将脸颊靠到了邓光荐的耳畔,低声细语地说道:
“铁穆耳狗贼,悬赏五千两黄金捉拿郑思肖,听说,鞑子汉奸在他隐居的苏州报国寺内,发现了墨兰画若干,以及赵珍珠和文丞相的手迹,因而,鞑子的达鲁花赤和县令趁机上书铁穆耳,称郑思肖怀念亡宋寿安公主赵珍珠,勾结遗民意图谋反,郑思肖不愿坐以待毙,将所写文章通通装进一个铁匣子,将其沉入井中,然后就坐船去了流球!由于井深,鞑子根本就找不到他的书稿,得到禀报,铁穆耳暴怒,遂有此事!”
“怪哉,你是咋知道这么多事的?”
邓光荐更加疑惑了,然而,谢文蕴却并没有将其当回事,他只是咬了咬嘴唇,不假思索地就说出了原因:
“哎呀,这些事,整个天下都传开了,现在,只要与那个倒霉的赵珍珠扯上关系,定然能够闹得满城风雨,谁叫当初,赵珍珠发誓,无论是生是死,都要终生与忽必烈为敌呢?现在好了,她自己被砍手砍脚,死无全尸不说,都死了几十年了,还连累了天下这么多无辜之人!”
“别这么说!”
邓光荐咳嗽一声,脸颊通红,感觉稍微好了些之后,他这才深吸一口气,补充道:
“哎,她赵珍珠虽是温婉贤淑的妇人,但是,却也是个英勇无畏之人,她的行为,简直可以让我们这些苟活于世的人活活羞死!我倒要看看,留梦炎此贼,在地下与赵珍珠相见,该如何解释自己的投敌卖国行径!”
邓光荐长叹一声,和谢文蕴一起回到了座位上,却不想,他们放在行李中的钱财,已经被小偷偷了不少,显然,在他们离开座位之后不久,小偷就来了个顺手牵羊,将他们的钱财一扫而空。
“呸,狗贼,竟敢顺手牵羊?”
一看钱财被偷大半,谢文蕴当即破口大骂,然而,邓光荐却是冷静不少,一把拉住了他的衣袖,劝说了句:
“别这么说,人都不容易,若不是有鞑子汉奸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又何来这么多的盗贼和乞丐?”
列车继续向前行驶着,向着杭州的方向疾驰而去,大约在傍晚时分,经过几个时辰的走走停停,随着汽笛响起,在夕阳的余晖下,列车缓缓地驶进了杭州站的站台,慢悠悠地停住了。
“下车!”
在元兵的催促下,旅客们只得匆忙扶老携幼,走下了列车,随即,几十车的私盐被运了上车,很显然,是准备运往江南西路进行贩卖。
“大人,快走吧,要不给鞑子盯上了,那可就有性命之忧了!”
“不,你先走吧,我等等再走!”
与谢文蕴分别之后,邓光荐这才颤巍巍地拄着拐杖,跟着人群慢腾腾地向着出站口走去,而在出站口则早已经是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几十年,转眼间成过往云烟,真不知,还能够有多少遗事,仍在民间流传……”
邓光荐自言自语,走出了车站,看着正在揽客的车夫们,他没有犹豫,径直登上了其中的一辆马车,对车夫吩咐了句:
“带我去里仁坊的邸店,务必快些!”
“好喽!”
车夫扬起马鞭,抽了一下马腹,当即,老马嘶鸣一声,拉着车,径直向着杭州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