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李秉南的加入,王级军的训练很快便进入正规。
五色练军法以及五方磨盘阵,作为李秉南最拿手的绝技,自然成了训练士兵的最好选择。
其实在李秉南来此之前,孟离就已经用过五色练军法,只是与李秉南相比,他的练军手法还差些火候,并不足以发挥出五色练军法的真正威力。
相比之下,作为五色练军法的完善者,李秉南对这套练军法的运用已经炉火纯青。
即便是一万人的军队,也能如臂指使。
当然,练军也讲方式方法,像此等大规模的练军,之前的方法便不再完全适用。
尤其是布条佩戴的地方,也要换一换,不能只佩戴在左臂和右臂这两个地方。
以他们王级军为例,一万人的方阵即便一百人为一排,一共也要一百排。
五色为一组,光是佩戴标识的地方便要有二十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了解决这一情况,李秉南在五色练军法的基础上又加以翎羽,作为标记。
所有士兵,在佩戴五色布条的基础上,头戴五色翎羽。
如此一来,一万人的队伍便被分成五大组。
在保持每排一百人的情况下,每组的排数便缩减到二十。
如此一来,佩戴五色布条的位置便只需要四处。
为头、颈、胸、腰。
编排方阵是练兵的基础,当方阵组建完成之后,军队便可开始训练。
这个时候就要用到指挥军队的器物。
指挥大规模的军队作战,与小队作战自然有所不同,如何保证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去,才是重中之重。
在南唐军中,传达指令的器物分为四种。
鼓,钲,旗,铃。
兵法有云,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各器物的使用以及使用方式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指令。
如击鼓前进,击鼓的次数及快慢的变化,决定了前进的距离和速度。
鼓响则进,鼓停则停。
与鼓恰恰相反,钲则为退之物,所谓鸣金收兵,说的便是此物。
除此之外,旗指方向,铃为传令所用。
在战场上,只有各种器物相互协作,才能发出完整的指令,要想士兵适应各种指令并快速作出行动,便需要大量时间来进行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传达指令的复杂,孟离的传收符箓才会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