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翰林院那么多人那么热情的想要公费旅游,可是真要到了让他们来礼部衙门登记,却又没了人影,罗伊托着腮等了一天,两天,使团都快要出发了,可是随行的官员却几乎没有!罗伊有些烦躁,他想再去翰林那里看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让这群人改了主意,刚刚站起身来还没出礼部衙门,就跟翰林们撞了个满怀。
只见他们穿着朝服,完全不像当初在翰林衙门看时的邋遢与随意,只见他们齐齐向着罗伊行礼:“罗考官,我等已经背熟了国法的全部内容,还请罗考官检验。”罗伊还是有些赌气,他问道:“你们为什么前几天不来,偏是我使团将要出发了,你们才想着过来。”他们互相看看,年轻翰林道:“大人,并非是我们不来,我们翰林衙门在知道您的要求之后,就都在默国法,我们主事还举行了三场考试,只有我们这些通过的,才能来找您考核,这是为国出使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
这话说的简直让罗伊感动,满朝文武,无人敢问出使蒙古一事,大家明明都知道这可能是有去无回的旅途,可翰林院还是一如既往的认死理,这般的文人风骨,他以为这个世界上已经不复存在了。“我大周立法的基本是什么?”“大人,我大周吸收上古战国纷争的教训,是重典治国。”“若是对于蒙古人在我地界内犯罪,该当如何?”“按我国律例处置,并要求蒙古交出人员。”
这也太死脑筋了,罗伊捂着头,问道:“若是蒙古不肯交人呢?”这话问住了翰林们,他们互相看看,竟一时间语塞。罗伊挥挥手:“就先到这里,请各位明日收拾好行装,到礼部衙门报到,不要带妻儿老小,最好奴仆也少带,请回吧。”送走了翰林们,罗伊吸了一口气,整了整冠冕,前去宫中向皇帝话别。
看到他,皇帝有些诧异:“朕听闻,你可是使团的人都没有凑齐,怎么出使呢?”罗伊一笑:“陛下,使团已然人选足够,两党两派都不想掺和的事情,臣只好找一些不愿意掺和他们党争的人来与臣一同出使。”这个关子卖的令皇帝十分好奇,他问道:“是何人?不愿意参与党争还不太要命?”“翰林院。”这就不稀奇了,皇帝撇了撇嘴,翰林院那帮人他是知道的,没什么见识,就是一帮子死读书的人,他们行吗?“陛下,您是对翰林院有所怀疑吗?”“并非如此,读书人,是有风骨的,但是常年在官场中的读书人,难免沾了点烟火气。”“好吧,那你便去吧,朕之一句,让蒙古停在关外,不得入关,钱财可以商量,但是割地,称臣,不可能。”
陈兵二十万京畿城下,军帐中,兆谦问道:“他们当真去蒙古议和了?”徐远点了点头:“使团已与前日出发,如若他们议了和,那么我们,则必死无疑。”已经到了城下,别无选择,攻城吧。秦启也奉圣旨到了京畿城中,皇帝亲自召见了他:“秦将军,朕知你自先帝朝中便镇守山海关,蒙古轻易不敢犯,朕,此次也是国中有大事发生,才来召你回京,你可知道?”秦启点头:“臣在北境听闻了,此次是慎亲王叛乱,臣,愿领兵,前往平叛。”皇帝问道:“子慧,京畿中还有多少兵马?”刘辉祖道:“城中现还有二十万兵马。”皇帝点了点头:“既是如此,秦将军,你看朕御驾亲征可是不可?”
这句话简直就是赤裸裸的试探,秦启赶快跪下道:“陛下若是想要亲征,未尝不可,臣愿为陛下鞍前马后,但江山社稷系于陛下一身,万万不可草率行事啊。”很明显,这并非是皇帝想要的答案,他皱了皱眉头:“难道秦将军以为朕无法打胜仗吗?朕当年在草原之时…”秦启打断了他的话,他叩头如捣蒜:“陛下,此一时彼一时,如今陛下乃是千金之躯,大皇子年幼,陛下不可啊!”
待秦启走后,皇帝问刘辉祖:“你看,秦启是否可用?”刘辉祖道:“如今京畿重地,被叛军团团围住,我们只有这二十万兵马,若是尽数交付与他,若是徐远派人来围,城则危矣。”皇帝有些想不通:“朕就不能不都给他?朕给他十万?五万?”刘辉祖又道:“臣听闻,在北境,将领们常常一同作战,互通有无,都是同袍兄弟,那么想来,任一秋与徐树与秦启有着很深厚的友谊,那么他们是否心甘情愿为陛下与兄弟刀兵相向呢?”
第二天圣旨下秦启的伯爵府中,秦启带着一家老小接旨,只听皇帝肯定了秦启在北境的功绩,来回的辛苦,最终决定让他带着使团去找慎亲王议和。秦启傻眼了,本来是领兵平乱,现在成了领使团招安,兵马没有,还让他去找使团?他哪是搞招安的人啊。就这样,一头雾水的大将军带着一头雾水的使团来到了慎亲王的军帐之前。
本来一听到朝廷前来议和,兆谦直接拒绝了,“兵临城下才想起来招安我们?早干嘛去了,什么使团,都是骗人的,轰出去!”徐远进帐来,看到兆谦难得的发怒,便询问传令兵:“怎么回事,为什么殿下如此生气?”传令兵道:“朝廷派了使团前来想要招安我们。”“使团是由何人带领?”“属下不知。”“那就去问。”他进入军帐,看到兆谦已不复刚才那般失态了,但还是有些冷淡,“徐将军前来,有何事要报?”徐远问道:“为何殿下拒绝让招安的使团与您相见呢?”
“我当初起兵于内丘城,半年以来,攻克城池大大小小也有数十座,如今兵强马壮,兵临京畿城下,眼看着皇位就是我的了,我凭什么招安?”徐远点点头,“殿下说的不错,但使团中的官员一般都是何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