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之怒,伏尸百万,血流千里,如果这样的话,那帝王之殒怕是要绝了华夏的生机了,这种说法显然是有些夸张了,但姬衍的死也确实给曲阜、给鲁国造成了一场不大不小地地震。
姬衍自裁于王宫之中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曲阜,也毫无悬念地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市里坊间无不在谈论此事。
有人说吴公子把持鲁国朝政,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所以派人在姬衍的饭菜中下毒,害死了姬衍;也有人说姬衍感到先辈基业尽失,愧对先祖,遂挥剑自刎;亦有人说姬衍即将迎娶的王后——季孙紫烟被吴公子强占,姬衍羞愤交加去找吴公子理论后被吴公子害死……
民众的注意力若是全都集中到一件事上的话,那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是无法想象的,而在这时候舆论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种起初无人提及的说法在曲阜城中逐渐流传开来,说的是:鲁君姬衍恩将仇报,设计害死了尽心尽力迎他归国的季孙氏已故家主季孙意如,后又筹划各大世家合力围攻费城,自己则暗中调动在北境暗自训练出的五千甲士突击控制曲阜,欲将所有忠心于他的世家大族一网打尽。
后再吴公子和各大世家的合力下打破了姬衍的阴谋,功亏一篑之后姬衍自知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遂向王宫中他往日的贴身宫人处获得一根细簪,一簪封喉,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由于这种说法中的许多内容,诸如“季孙意如迎姬衍归国”以及“五千甲士围城”等事情百姓们都亲身经历过,所以逐渐将整件事都信以为真。
这种说法能够平白无故地流传开来自然少不了华辰在背后的身影,而结果也正如华辰所料,许多人都接受了这种说法。一件事,当其中的百分之七十都是事实的时候,剩下的那百分之三十也就很少会有人去深究了。
这个时代的百姓终究是愚昧的,只需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便可以控制他们的思想走向,可也只是百姓而已。
姬衍的死讯传遍鲁国后,各地都有一些德高望重之人提出质疑:鲁君为何而死?吴公子带兵久居曲阜甚至占据王宫,是何居心?更有态度激进者直接扬言要号召鲁国各地所有的热血男儿,攻入王宫,诛杀吴国公子,将数万吴军赶出鲁国。
本来按华辰的打算是尽早将鲁国的事情解决了,他也能早些搬出王宫,毕竟以他的身份住在王宫中确实是有些不讲道理,可这件事发生之后华辰反而打消了这种打算。在他看来,此时若是退出王宫,无异于向人们宣告:鲁君的死和吴国公子有关,他华辰心虚所以匆匆撤出王宫。
华辰依旧住在鲁王宫中,他现在俨然已经将椒房殿那不算大的外殿当成了自己的“办公室”,宣泰殿他现在是不敢去的,开玩笑,那可是象征着鲁国王权的最高殿堂,自己一屁股坐上去,没事也能整出事来。
子渝和清寒则是被华辰派人各自送回孟孙府和叔孙府了,毕竟两女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家了,而紫烟和陪同清寒一同出宫了,也不知是去叔孙府暂住还是回到那个只剩下空壳子的破败的季孙府。
三万吴军在姬衍死之前就被华辰早早地派出城驻扎在曲阜城东的大营之中了,现在城中也就只有少正倥、郑文忠以及镇守王宫的那一支不足百人的队伍了。
距离姬衍去世已有数日的时间,经各大世家共同筹备,姬衍下葬前的诸多事宜也都准备妥当,只待满足七日的条件之后便可下葬。
###########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蓬勃的生机再次降临到齐鲁这片古老的土地之上。
少正倥和郑文忠一前一后走进椒房殿,华辰正坐在主位上和站于殿前的阳瑞说着什么。
少正倥和郑文忠一同行礼道:“见过公子”。
华辰对着两人微微点头,随后对着阳瑞说道:“小瑞,你能这么快掌控季孙氏往日的众多的产业着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也算是为我减轻压力了吧。”
“依我看公子是有些多虑了,有些人公子只需要用之以儆效尤即可,大可不必~”
华辰抬抬手打断了阳瑞的话说道;“小瑞,你记住,以后我不在鲁国、你执掌一方的时候,切不可有这种想法,民心可期不可欺。
你若是毫无理由地用强权让民众曲屈服的话,那日后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能调动的只有你现在手中的八千人,甚至还会有所不足。做任何事都要让民众信服,无论用什么方法,归根结底就是一个“理”字,你明白吗?”
说着华辰还伸手在空中比划了几下,以免阳瑞当成是“礼”字。
“是,阳瑞明白了。”
“嗯,你下去吧。”
阳瑞离开椒房殿后华辰看着少正倥和郑文忠笑着说道:“你们俩怎么一起过来了?有什么事能劳烦二位将军一同来我这陋室一叙啊?”阳瑞能全盘接手季孙氏往日的势力也算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喜事,毕竟以华辰现在的处境想要出面给阳瑞提供什么支持已经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了。
少正倥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后说道:“一件好事、一件坏事,你先听哪一件?”
“说好事”,顿了顿华辰说道:“坏事你自己去处理好,然后再告诉我。”
少正倥嘴角含笑地说道:“好事是那些叫嚷着要来曲阜送你去见姬衍的人没有任何动静了。”
华辰一巴掌拍在自己脸上,无奈地说道:“这就是你说的好事?本来就不存在好不好,刚刚还和阳瑞说这事,要是真有那么一群不开眼的敢找事儿,我还真不介意杀鸡给猴看。行了,那坏事呢?”
“你不是不想知道吗?我可是还没有处理好的。”
华辰一翻白眼说道:“指望着你处理,我还不如指望博勒盖(胶东方言:膝盖)。”
“行,行,郑文忠,消息是你带来的,你自己和公子说说吧。”
“是”,郑文忠对着华辰说道:“公子,鲁国有一位名望颇高的姓孔的夫子,此人最近两年周游列国,先后去了郑国卫国和宋国等国,近日回到鲁国,恰逢鲁君的死讯传出,得知公子还在鲁王宫中后这个孔夫子大怒,扬言要当面教训~教训~”
“教训什么?”
“教训您这个无知小儿、无礼之徒、无德之辈。”
华辰听完后没有丝毫动怒,而是眯着眼笑道:“这个孔夫子是不是姓孔,名丘,字仲尼?”
“正是!”郑文忠瞪着一双铜铃铛一般的大眼睛应道。这一刻,他觉得华辰跟个算命先生似的,都不用“掐指”就能一算而得知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