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贫,羞涩衍期。
父母以英台字马氏子。
后梁为鄞令,过祝家询九官。
家童曰:“吾家但有九娘,无九官。“
梁惊语,以同学之谊乞一见。
英台罗扇遮面,出身一揖而已。
梁悔念而卒,遗言葬清道山下。
明年,英台将归马氏,命舟子迂道过其处。
至则风涛大作,舟遂停泊。
英台乃造梁墓前,失声恸哭,地忽开裂,坠入茔中。
绣裙绮襦,化蝶飞去。
丞相谢安闻其事于朝,请封为义妇冢,此东晋永和时事也。
齐和帝时,梁复显灵异,助战有功,有司为立庙于鄞,合祀梁祝。
其读书宅称碧鲜庵。
齐建元间,改为善权寺。
今寺后有石刻,大书“祝英台读书处”。
寺前里许,村名祝陵。
山中杜鹃花发时,辄有大蝶双飞不散,俗传是两人之精魂,今称大彩蝶尚谓“祝英台“云。
…
“蝶舞凝山魄,花开想玉颜,这段咏英台化蝶的名句,是薛季宣在宜兴游祝陵时所写…”
受近日翁怀憬勤习梁祝熏陶,代入甚多情感的周佩佩读罢祝英台小传后,被梁祝二人真挚不渝的爱情打动的同时,也生起了几分求索兴致,倚在琴旁的她双手托腮,一脸憨态向翁教授请教道:“可祝英台小传又说九娘是上虞人士,憬儿姐,这岂不是两相矛盾。”
“诗名一说游竹陵善权洞,竹字经前人考证通祝,佩佩,其实关于祝英台户籍和陵址的争议,远不止宜兴和上虞两地…”
显然翁教授潜心研究过梁祝文化,她如数家珍般屈指向周佩佩罗列道:“像汝南、舒城、清水、河涧、江都、曲阜、嘉样等七处也声称己方才是梁祝故事的正统发源地。”
“憬儿姐看这本小传,是不是你也偏向于取信梁祝传说起源于宜兴?”心底不知在揣测着什么,周佩佩饶有兴致追问道:“那清哥呢,他怎么说啊?”
“历经无数版本的改编和口口相传,梁祝早已凝聚着千百年国人的集体智慧和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明明是问俩人各自的看法,而翁怀憬却自然而然只给出一个答案,将书递给周佩佩,翁教授抬手取过手机,翻看着苗妙消息的同时,她继续补充道:“至于究竟起源何处,牵扯着太多其他原因,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
“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