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古代历史,就会发现,中原与各地异民族的战争贯穿始终。尽管华夏族在征讨除大漠以北的异族的战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巩固了现有的疆土,但是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却是丝毫占不到便宜,各朝代修筑长城、出塞征讨并没有彻底扫清北患,反倒是异民族屡屡南下,为祸中原。
在中原与北方民族的战争中,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不得不提的典型,汉武帝立志彻底消灭匈奴,为此在他的指挥下,卫青、霍去病、李广之流的战将统帅大军多次主动出击,攻击匈奴,从战术意义上来看,汉朝骑兵一度将匈奴赶到了大漠以北,俘获了大批人畜,但战争的战略意义却从未达到,那就是彻底灭亡匈奴。一旦匈奴休养生息,恢复元气,必然会再度卷土重来。而汉朝则在连年不断的对外战争中大大损耗了国力。文景之治时期国家积累下的巨额财富在战争中消耗殆尽,人力物力也有极大的劳损。据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在战争期间,后方向前方输送64担粮食只有1担粮食能够送达前方将士手中。而战争中每次几乎都要出动十几万骑兵以及数十万随军步兵和相当数量的劳工,可想而知,仅供应粮食一项,中原人民就要承受多大的负担。为了支撑战争,汉武帝巧立名目,设立了繁杂的税收项目,拼命向百姓压榨财富,最终落得了个国穷民弱的下场。
战争也极大地消耗着汉朝的军事力量,在遥远的不毛之地与匈奴展开殊死拼杀,一旦失败,就是意味着绝无生还的机会,即便胜利,所付出的代价也极大,据记载,一次出塞14万匹马出征,而回来时则以不足3万匹,汉军的损失可想而知。
汉匈战争埋下了汉朝覆灭的伏笔,而匈奴则依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即便到了汉朝灭亡时,匈奴依然生活在北方草原,甚至在五胡乱华的西晋,匈奴也是为祸中原的五胡中的一支,汉武帝泉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汉武帝之后,中原统治者彻底放弃了通过物力解决北患的方法,转而以防守的姿态对待这一问题,结果却是游牧民族屡屡南下入侵,甚至蒙古人和女真人还一度成为了中原之主。
汉民族为何在与异民族的对抗中屡屡失败?这个问题众说纷纭,但是始终没有一种大家都认可的解释,空留下后人在此争论不休。
在我的《皇妃不好当》中,设定鲜卑占据着长城以北,羌人占据着河西走廊一带,边患也是大成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今后随着故事框架的展开,各方的矛盾关系也会推动故事剧情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亲历者,冯潇潇同学也会与之扯上千丝万缕的关系,她的命运会是如何,后文中将会给出答案,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