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出门巡视了一遍,回来将门窗紧闭,这才向我们道出了其中的来龙去脉:“当今圣上育有九名皇子,可谓是后嗣繁茂,但皇上自即位二十多年来,选立太子一事一直没有解决。满朝文武大臣在太子人选上分歧巨大,为了不使国家分裂,皇上一直推迟选立皇太子一事。”
“选皇长子任太子不就可以了吗?”我虽说对历史上立储君的规矩了解不多,但我也明白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朝代是遵循立长不立幼的原则。
“这问题就出在皇长子的界定上,”老李接着说:“皇上当年尚居东宫,大婚之前宫女刘氏为皇上诞下一子,名为袁志泽,是为长子。其后皇上遵循肖太后懿旨,迎娶了自己的表妹肖皇后,一年以后肖皇后也为皇上生下一子,名为袁志洵,是为皇帝嫡子。”
老李说到这里,我忽然记起来了除了立长不立幼的规矩外,还有一条立嫡不立庶的原则。袁志泽虽说是哥哥,但毕竟是庶出,这让他在地位上便低了袁志洵一等。
“当时肖氏外戚在朝中握有大权,肖皇后的同族兄弟均身居高位,朝中大臣担心选立袁志洵,会使大成重蹈后汉外戚干政的覆辙,因此极力支持选立生母毫无背景的袁志泽为太子。皇上听取了百官的意见后,也准备册封袁志泽为太子,但就在这时,肖皇后却突然出手,说服在朝任职的肖氏子弟全部弃官下野,以表示自己并无临朝篡政之心,一下子便把皇上置于无从选择的境地。眼看朝野纷争加剧,皇上当机立断,宣布暂不立嗣,争议才暂时平息了下来。”
“皇帝是想先考察两人的能力,然后从中择优选立吧。”我思考后提出了我的看法。
小姐果然聪明,老李赞赏的看我我一眼,接着说道:现在眼看两位皇子渐渐长大,虽说都有帝王之姿,但在个人喜好上却是泾渭分明。袁志泽武艺高强,加之熟读兵法,深谙用兵之道,乃是不世出的将才。十五岁随军出征鲜卑,二十岁便受封为汉中王,节制西北各路兵马,抵御羌与鲜卑;袁志洵则恰恰相反,勤于政略,有定国安邦之才。十八岁出任兖州刺史,不到三年,兖州大治,后来被皇帝封为关内侯。
“同样是皇子,为何一个封的是王,而另一个只封了一个侯呢?莫非皇帝并不喜欢那个袁志洵,故意在爵位上让他矮一等?”我的猜测被老李一口否决:“皇上的其他八个皇子都封了王,只有袁志洵一人未被封王。据说是肖皇后向皇上进谏,婉拒了皇上封他为陈留王的提议,转而请求皇上封他做关内侯。”
“这个母亲有点怪,放着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