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实施分田制,对内奖励自然不能寒酸。从泾县跟随而来的庄兵,以及各类工匠等,每一口人,每一家子,都获得丰厚的奖赏。 这些奖赏主要来自没收的家族房屋,田产等。 领到奖赏后,诸人无不兴高采烈,笑逐颜开。以前在泾县,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虽然衣食无忧,但身份上多少显得低微。现在好了,一个个发迹起来,有了自己的大屋子,有了几亩,甚至几十亩的田地,堪比乡绅阶层。 不错,陈三郎此举便是要制造出一批完全属于自己阵营的乡绅阶层来。这样,才能彻底掌握整个崂山府。 所谓奖罚分明,这些人忠心耿耿,背井离乡地跟随自己奔赴雍州,期间经歷许多劫难,出生入死,现在拿下了崂山府,不给于相对应奖赏的话,岂不是寒了众人的心? 纵然如苏镇宏之流,也懂得这个道理。只是他个人实力不够,驾驭不来罢了。 陈三郎论功行赏,同时也在构思府衙的分工制度,只要酝酿成熟了,便会正式实行。他深深地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人心善变,但当制度长存,便能形成巨大的约束,从而使得整套班子能够井然有序地运作下来。 任何有团体存在的地方,都得有制度存在,否则便会乱成一团糟,甚至覆灭。 家有家法,国有国规,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今天已经是大战后的第三天了,残余的旧家族势力基本被肃清一空,再翻不起什么风浪来。 值得称道的是,在整个搜查过程中,张博并没有被以往的仇恨冲晕了头脑,而大肆报复打击。并且能很好的约束部下,有一名老部众扰了民,还被他严惩,打了三十棍子。 这棍子打下去,纪律一下子得到了端正。 陈三郎知道后,暗暗点头。在他看来,打胜这一场仗并不值得有多少吹嘘的地方,重要的是战后的建设。 而建设,最需要人才。 原先的老班底,当初不过是面对一个陈家庄而已,或对于一个小县城而言,尚可应付得来,可当要管理一个大府城,区域一下子翻了数倍,难免就捉襟见肘了。 没有足以胜任的人,制度上关节的执行者便缺失,就会导致运作不力。 这也是陈三郎不愿意现在拿出那套制度的一大原因。 有些事情,得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张博的表现让陈三郎感到满意,出征的江草齐也不差,率众出城,马蹄到处,所向披靡。 经歷上次大创,逃走的县城联兵数量还有几千,但互相之间失去了信任,各自为战,甚至不等江草齐打来,他们在逃亡过程中便产生了矛盾,兵兵乓乓拼杀了起来。 失去统领的县城兵丁,下面副将争权夺利,斗得不可开交;即使统领还在的县城,回去之后,也是一蹶不振。 他们的成色,本就是游兵散勇而已。 当江草齐兵临城下,这些人不是望风而逃,就是望风而降。也有些顽抗的,但守不了两三日,城池便被攻破,沦为阶下囚,或者直接奔赴黄泉而去。 不是所有县城都是江草齐亲自去攻打的,因为这些县城分散在不同方位,完全靠一支队伍去打得话,光迂回奔走,就得花费许多时间。因此江草齐分成了三支队伍,自己率领一支,心腹副将孙离带一支、副将周天宇带一支。 孙离与周天宇本来是江草齐的门客,忠心耿耿。 江草齐以前在泾县杀猪卖肉的时候,门下便收了不少江湖豪客。后来家变,惹了官司,门客散去许多,但仍有四个门客不离不弃。 孙周两人,便在其中。另两个门客时运不济,却在与蛮军厮杀的过程中不幸丧命。若能坚持至今,至少也能得到一场富贵。 三支队伍,三管齐下,攻打进度大大加快。而占领县城之后,孙离和周天宇就地驻扎下来,对该县城进行统治管理。 光打不理,和蛮军过境那般,却是无用。 六大县城,就需要六个管理者。 五天工夫,江草齐等横扫崂山府管辖下各大小区域,将所有造反余孽清除一空,战功赫然,声名大振。 当接到捷报之际,陈三郎一点都不觉得意外。他素来与这位二姐夫亲近,知道其擅刀法,会读兵书,胸有沟壑,绝非一介屠夫。 江草齐只是欠缺一个机会罢了。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大乱之世,让江草齐遭受了不少磨难,却也把他给磨砺出来了,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将军人物。 江草齐信中还提及,攻克的县城无人主持,难以长久,要陈三郎尽快派人下来接管。 这个问题让陈三郎觉得很头疼。 他早就思虑到了,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人可用,如何解决? 经歷过多重劫难的崂山府,好像被蝗虫啃过一遍的田野,百废待兴,人才几乎流失殆尽。不是逃了,就是被杀了。不说别的,现在想要找出几个能读会写的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王朝内,读书人本就是优等阶层,人数比例少得可怜。但凡考出成绩的,都被朝廷网罗去了。又有不少读死书,读坏脑子的,人情世故半点不懂,这样的人也断不可用。 崂山府中的人才,蛮军过境的时候杀了一批,苏镇宏上位时又刷了一遍,如此下来,还能剩下什么来? 也就怪不得苏镇宏得了林梦海,得了个同进士,立刻如珍如宝,封为头号幕僚。 然而事实证明,林梦海也不过是个绣花枕头,不堪大用。 用人之际,无人可用,实在痛苦。不提下面县城等人用,府城中也有大量空缺。在政务上,周分曹身兼数职,忙得夜夜挑灯伏案,幸好宋志远能帮忙,分担了不少。 不过长期以往,不是办法,陈三郎都想着是否要让周分曹强行休息了。否则的话,这位分曹公积劳成疾,那可呜唿哀哉。 毕竟也是开始上年纪的人。 一方面,陈三郎派人张榜公示,公开招揽;另一方面,派遣人手四处打探,看有没有什么高人隐士之流。 这一问,还真得问到了些名堂。说崂山那边,有人结庐而居,颇具名士风范。 崂山? 陈三郎心一动,那边的矿产业,他可是一直惦记着。那么,是时候再去崂山一趟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