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臣附议,”
紧接着汪乔年和毕自严也跪下支持李国普道。
看到李国普等人竟然支持这个协议,文震孟立刻红了眼,他向前爬了两步,再次叩头道:“皇上,李国普是个奸邪小人,您可不能上了他的当呀!他会这样做肯定是收了蒙古人的好处。皇上,千万不能继续给蒙古人粮草了呀!这样做只能是令亲者痛仇者快呀!”
文震孟真是急了,他现在就像疯狗一样,开始咬支持这个协议的李国普了。
只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崇祯皇帝不像以前那样听他们的话了,而是说了句:“各位爱卿,这个事容后再议。”
然后王承恩就喊道“退朝”。就这样,在群臣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时,崇祯皇帝就走了。
这可把群臣们给搞蒙了,毕竟崇祯皇帝从来没有弄过这样的事,他总是和群臣相得益彰。倒是他那个已经死了的哥哥天启皇帝经常会弄出这样令群臣难堪的事来。
其实从这个事上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的态度,毕竟他也不傻,也能出这个协议对大明的好处,至于说四十万担粮草,他这时还不缺钱。虽然他已经下令把商税给废除了,但天启皇帝毕竟留给了他很好的底子,这时还没有被群臣配合袁大都督给他淘空,因此,这时的他真不缺这些钱。
只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么多君子怎么都没有看出此事对大明的好处反而是去阻止此事呢?
但做这件事确实有很大的道德风险,毕竟用自己的钱去支持蒙古这个也是大明的敌人对正人君子来说怎么说都不是能让人能接受的事。就连当初的天启皇帝不也是没有公开这个协议,而是暗地的用厂卫和个别的官员去暗地的执行这个政策吗?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崇祯皇帝做事的能力,毕竟这种事根本就是不能拿到朝堂上来说的,当他接到这个奏折时,只用暗中指示李国普执行就行了。甚至如果他没有把厂卫给剿了的话,这个事交待给厂卫暗中执行就行了。
但他恰恰就把这个事给拿到了朝堂上,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写到这里,可能有很多读者认为当时的崇祯皇帝还没有经验。
是,当时的崇祯皇帝在处理这种事上是没有经验,但如果我们熟悉真实的明末崇祯朝的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就是在崇祯皇帝当政十几年后,他有许多这样的事仍然是这样处理的。结果当然也是处理得一塌糊涂。所以,作者只能把它归为崇祯皇帝的能力问题了。
崇祯皇帝这次是逃过了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