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一般。
偶尔还可碰到几位出来遛弯的老头老太太,身后的家犬在旁边的电线杆上留下了印记,正欢快的奔向它们的主人。
“想到两个狗屎孩,还有红石湾那栋大房子,我再累都值了。”
卫兰疲惫的擦了擦双眼,脸上又堆满幸福的微笑。
从商半年多来,这对农民夫妇尝遍了生意人的各种艰辛,也一次次被大把赚钱的喜悦和成就感冲昏了脑袋。
那个时候,王世川和卫兰对于生意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摆摊零售的阶段,完全没有门店、批发、铺货、渠道的概念。
他们把赚钱和吃苦画了等号,认为要想赚大钱就要凡事亲力亲为冲在最前线,要能吃得下人世间万般的辛苦。
所以按照这样营商思维,家庭和生意既然也就很难同时兼顾了。
王世川夫妇的省城之行异常顺利,原来留下联系地址的客户没有食言,其中的一家还是几千号员工的大单位,没挪地方他俩带去的两百来斤绿茶,就被兜售的干干净净。
这位给他介绍生意的熟客老杨同志,从此也成了王世川在省城最要好的朋友。
在摊位的选址上,夫妻俩还是沿用了在县城的老经验,决定选在长途汽车站附近。
老杨的眼界要更长远一些,他说本土是产茶大省,长途汽车开往的各个地区都产茶叶,坐车的大多又都是省内旅客。所以两相比较,在火车站门口摆个售卖大别山绿茶的摊位,生意肯定会更好,因为坐火车的大多是来皖公干的外省人。
王世川接受了老杨的建议,从此在省城扎下了根。
那个时候还没有城管,世风也很淳朴,没有欺行霸市收保护费的地痞流氓,政府又鼓励全民经商,省城火车站更是八方人流的汇聚之地。
王世川这位不精明的买卖人,算是遇到好年景了。
从茶摊营业的第一天开始,他的生意就顺畅的流水一般。根本不需要任何的吆喝,只管叼着卷烟称茶收钱就OK了。
遇到一些热心的顾客,还会递上卷烟,几个人坐在马路沿上神聊一番。
久而久之,王世川也练就了一样本领,只要对方一开口,他就能猜出是何方人士了。
东北人最热心,“大兄弟、大兄弟”的呼他,让他感到暖呼呼的,连茶叶钱都有点不好意思收了。
老北京的“师傅”,山东人的“伙计”,和本地差不多,没有很特别的感觉。
江西人、湖南人喊他“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