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昌,字文弱,乃是当年三边总督杨鹤之子。
在他父亲杨鹤任职时,对当时的农民起义军进行招安失败之后,崇祯皇帝大为恼火,直言要杨鹤的项上人头。
还是在杨嗣昌的苦苦哀求之下,崇祯才略微动了一些仁心,将杨鹤改为了发边,从那时起崇祯便对杨嗣昌印象深刻。
杨嗣昌在天启年间时曾与其父亲一起隐居山林,著书《地官集》,早在崇祯还未作皇帝之时就拜读过,深感其有大才之能。
在崇祯登基之后,他与父亲先后都被启用,他父亲自不用说,一直工作在陕西镇压农民军的前线,而杨嗣昌自己则先后在辽东,宣大转任多职,任上多有政绩,所以在朝中大臣一个个都被崇祯自己拔掉之后,杨嗣昌就露入他的眼帘。
但在崇祯九年,崇祯皇帝正想要重用杨嗣昌之时,他父亲病丧,正要回家服丧守孝了,按理讲是要三年后再得任官的,但崇祯帝可管不了那么多,既然之前他就夺过陈渊的情,这次也不必顾虑什么,直接就把杨嗣昌拉到京城便是。
对此,杨嗣昌是满心拒绝的,他三次请辞,可崇祯都没有做理睬,于是他只好作罢,入京任职去了。
崇祯将他调到了身边,一上来就把兵部尚书的位子给了他,可见崇祯对他的期望于倚重。
现在内阁既然空了,那崇祯便想着把杨嗣昌补进来。
可这一下可是让廷臣们深感不满起来,因为杨嗣昌是带丧之人,让他进到内阁,大家实在怕他把丧气坏运带给了这个国家。
崇祯刚释放这个讯号,马上就有礼部的官员与东林党的几位理学大师出来反对,直言杨嗣昌身上丧气凝重,恐有伤国运。
对这些神神怪怪的事,崇祯一向都是不信的,反问那些官员:“现在的国运难道还不算坏吗?国内暴动连连不止,女真人入关次次得手,你们真要有算天算地的本事,到不如算算如何把关外的女真人消灭干净。”
崇祯这么说,大臣们丝毫不退让,诡辩说:“现在国运至此,都是因为陛下有先例在前,如果陛下还要执意如此,只会让国运坏上加坏。”
“呵!”崇祯冷笑了一声,他倒是知道大臣们所讲的“先例”是哪个,只是那人今儿个不在朝堂之上。
“好个‘有先例’现在倒是把陈爱卿扯上了,那陈爱卿之前呢?先帝那个时候呢,万历朝时的萨尔浒之败呢,又要怪到谁的头上去。”
大臣们仍然死不松口:“先前是先前,但气运之说却是存在的。”
“好了,不必再说,所谓气运,不过是些时有时无得东西罢了,你们不用拿此来沽名钓誉。”
崇祯直接给这些个人下了定义,不想再听他们胡扯,直接便散了朝。
之后崇祯依旧我行我素,在内阁之上作出了大的调整,内阁六臣全部都换了新人,分别为:刘宇亮,程国祥,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
这次组阁不同以往,崇祯帝有他自己的特殊动机。
参照以往,由于长期以来内阁成员多是词臣出身,虽然善于文学造词,但对于朝廷的务实部门缺乏了解,很难真正起到顾问辅助的作用,他想要把中央各主要部门有实际工作经验又通达干练的大臣集中在内阁,形成一个通晓六部公务,有实效的的班子。
经过这次改组之后,首辅刘于亮原任吏部待郎,有吏部工作经验,程国祥原任户部尚书,有户部工作经验,杨嗣昌原任兵部尚书,有兵部工作经验,方逢年原任礼部侍郎,有礼部工作经验,蔡国用原任工部右侍郎,有工部工作经验,范复粹原任大理寺少卿,有司法方面的经验,薛国观原任督察院左佥御史,有监察方面的工作经验。其中刘于亮和方逢年作过翰林,是词臣出身,其余都是出自外僚。
朝臣们,特别是翰林院出身的朝臣们,对崇祯的这次又不按规矩办事感到十分的不满,但由于大家这么多年早已习惯,所以倒也没什么,顶多在下面发发牢骚而已。
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带着丧身入阁的杨嗣昌,这又是个“夺情”的主,以前有个陈渊已经都大家受的了,现在又来了个杨嗣昌,也不知道是什么脾性。
按照内阁的规矩,辅臣的排列顺序都是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现在杨嗣昌虽然只是三辅,但只要他能够熬走前面的那两位,那他毫无疑问要坐上内阁的头把交椅。
一个都六亲不认的“夺情”之人作上首辅,这大家能够接受吗?能接受大明的第二个张居正吗?
纵使大家很不能接受,可又是无可奈何,因为这都是崇祯皇帝的选择,有这条粗大腿抱着,任谁也动不了杨嗣昌。
一切都是因为皇帝的任性,与明朝的许多奇葩皇帝一样,崇祯的任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奇葩的,但令朝臣们万万没有想到,这还只是崇祯帝奇葩模式开启的第一波。
在杨嗣昌被提到内阁之后,他原先的位子,兵部尚书的大位就空了出来,对此崇祯也早就物色好了人选,他准备让原宣大总督卢象升来做,可不幸的事,卢象升的父亲也去世了,他也要服丧。
对此,崇祯不屑一顾,既然已夺了杨嗣昌的情,那随便也把卢象升的情也夺了吧。
而另一方面,卢象升上来之后,他原来的宣大总督也被空了出来,于是崇祯又物色了陈新新甲来做。
可有谁能够想到呢,此时的陈新甲的父亲也死了。
嗯……
不用说,都夺了两位了,也不差陈新甲一个,于是又一个孝子要来先侍奉君主了。
这下朝臣们可是炸了锅。
这都没发弄了,连夺三人情,这简直就是把传统的人伦大教当作儿戏啊!
于是一封封的奏折不断地递了过来,全都是在说崇祯夺情事的。
有的轻言漫语,对崇祯好生劝告,有的则言辞犀利,直接就指着崇祯骂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