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熙站在校场边看了一会,阮承梁问:“如何,我练的兵还入的你的眼吧。”
李熙笑骂道:“也好意思说,你一个火头军也敢夸口说会练兵。”阮承梁道:“我几时做过火头兵了,我一直在做卫兵。”李熙懒得跟他浑扯,便问:“叶兰最近在忙什么,许久不见人影了,嫁人了吗?”阮承梁笑道:“她嘛,谁有胆量娶她?她最近在教林夫人飞刀,不得空出来。”李熙叹道:“婉娴算是走火入魔了,读书不成又去练飞刀,怎么得了,今晚我得好好劝劝她。”阮承梁微笑道:“依我看,练飞刀也没什么不好,总比闷着强,那样才真容易闷出病来。”
李熙道:“这话说的是谁?”
阮承梁答:“这两天我总见到崔夫人一个人在水榭上呆坐,闷闷地看着水里的鱼。”
李熙吁叹了一声,没有应答。晚霞正浓的时候,杜牧带着新婚妻子崔璎珞到了徐州城,在街坊上信步走去,兴致盎然。崔璎珞小鸟依人,依偎在他身边,看着熙熙攘攘的街面夜市,徒发感慨道:“你不觉得这里有点长安东市的景象吗?”
杜牧点点头,却没有回应,杜牧在中和四年中进士,名列第八,同期赴考的林婉娴名列一百八十九,名落孙山。因为答应了李熙来徐州幕府,杜牧没有参加吏部考,这让新婚妻子崔璎珞略略有些不满,崔璎珞是希望他走正途留在京城的。
崔璎珞虽然也常在外走动,但高来高去,跟底层的疾苦知之不多,长安的乱象传递到她那已经打了七八折,她还没有觉察到大厦将倾的危险,对名存实亡的朝廷还存在着最后一丝幻想。杜牧却看的很清楚,大唐已经不存在了,长安大明宫里的这个小朝廷已经代表不了天下,陇西李氏完了。
正是在这种窘境下,杜牧才答应了李熙的延聘,从朋友变成了从事,这种转变让他一度颓废,在长安最后一段日子,他几乎日日夜夜都呆在平康里,和他的新婚妻子一起听曲品歌游戏人生。某日他诗兴勃发,终于在一个*奉上的彩笺上写下了此后流传千古的“十年一觉扬州梦。”杜牧之在离开长安时,成为名满天下的大才子。
一路东行却让大才子倍感煎熬,他万万没有想到短短数年间,大唐已经由万国之国的天朝上邦堕落至此,这还是人间世界吗,分明已是地狱。天灾人祸,兵连祸结,水旱无情,蝗灾瘟疫,驿道两边的水沟里、草丛里白骨随处可见,不论大城小镇,处处可见逃难的人群,饥寒交迫,骨瘦如柴,或奄奄待毙,或目凶如狼,已经不止一次看到人吃人的景象了。
杜牧心痛欲碎,一贯以豪迈著称的崔璎珞也失去了往日大大咧咧的性格,她仿佛行走在一个异域世界,所见所闻处处超过她的想象和理解范围。
进入宿州境内,景象稍稍有所好转,虽然还是有着数不清的难民,但至少看到一线生机了,难民是从外地漂泊来的,当地的居民普遍衣食无忧,目光中也无那种司空见惯的忧郁和迷茫。崔璎珞不再后悔她的选择,本来她是不想离开长安的,既然夫君答应了来徐州入幕,爽约显然有失君子风度,那么就让他一个人去,折腾个一年半载,吃足了苦头他自然会回来。后来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指引着她陪伴丈夫一起东去,出长安时她是后悔的,一路上她更加后悔,越来越后悔,但是现在她庆幸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这饼几文钱?”
杜牧从汤饼前垒的高高的饼山上拿起一张饼问道。
“三个钱。”
“三个钱?不便宜嘛,长安这么大的饼也不过两个钱。”
杜牧笑呵呵应道,倒是没想到徐州的物价会这么高。“徐州钱多,故而东西贵。”饼店掌柜回道,随即开始推销他的面饼:“你瞧瞧看,我这饼用料多足?头道的好面,这样的饼拿到郓州、兖州卖不出价,他们那边没钱没粮,就咱徐州能卖的动。”
杜牧最终买了三张大饼,给三个随从一人一张,三人吃的津津有味。这个时候,一队牙军闯了过来,街上居民纷纷闪避,动作甚快,神态不慌不忙,也没有别处百姓被军兵冲散后常有的骂骂咧咧声。
一名牙军小校趋步上前向杜牧深施一礼,问道:“来者可是长安杜牧之杜先生。”
杜牧回答:“正是区区。”
牙军小校笑道:“某奉大帅之命,前来导引先生入城。”
杜牧疑道:“徐州的牙城不在城里吗?”
旁边的汤饼店掌柜插嘴道:“徐州的旧牙城在城里,不过大帅住在城外,先生原来是大帅的贵客,失敬失敬。”说着又包了三张大饼馈赠,崔璎珞有些哭笑不得,回道:“这是徐州的什么风俗,哪有见人送大饼的,当我们是乞丐吗?”牙军小校呵斥汤饼店掌柜道:“少在这丢人显眼,杜先生和夫人打长安来,看的上你的破饼。”
饼店掌柜不干了,叫道:“王八哥,这叫什么话,我这饼怎么了,我这是泗州打的上等麦面做的饼,头道面,你自己瞧瞧面又多细,多白。”
牙军小校道:“去去去,谁知道你用的是几交面,休要在这自吹自擂。”
饼店掌柜道:“罢了,我不跟你计较,你这人打南方来哪懂得面的好歹,你有本事带这张饼进节度给大帅尝尝,请他品品好歹。”
三张面饼用荷叶包着塞给牙军小校,小校接了,从兜里拿出个钱袋,数了九枚钱放在案板上,掌柜的气哼哼收了钱,二人大眼瞪小眼,彼此都不服气,却谁也没再说话。
这一个细节,让杜牧感慨万千,类似的情形很多年前在扬州也见过,那是一个丰年,扬州粮价斗粮九文,他陪节度使牛僧儒微服私访时路过一个年糕店门前,一名淮南牙军小校与店主争执年糕成色的好坏,店主气氛之下包了三个年糕塞给小校,让他带给牛僧儒去评价高低,杜牧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小校也给了钱,不过那钱只够买一块年糕的。小校还说了句尚书治军严谨,不欠你钱云云。
牛僧儒听了这话心情出奇地好,为他的治下能有如此盛况而骄傲不已。
那样的盛况杜牧只遇到过一次,第二年扬州因为水旱灾害,斗米一百文,街道两边坐满了逃难来的四乡百姓,每日都有饿毙的灾民。
李熙见到杜牧时已经是掌灯时分,他身着居常服迎候在台城石阶下,待以朋友之礼,杜牧却大礼参见。李熙道:“牧之又不爽快了,这是感怀身世,怀才不遇吗,你我系朋友,此处又非公廨,不必如此。”
杜牧道:“岂敢,岂敢,我一个摇笔杆子的文书小吏,见了幕主若连身份都忘了,把礼数都丢了如何为人?”
李熙笑道:“我知牧之是个胸怀天下的人,非但文采横溢,更加胸有丘壑,可是凡事要一步步来,美玉不琢也难成器,牧之这块美玉刚刚发自深山,正是成大器的时候。可莫要小看了掌书记一职,我徐州的掌书记不光要摇摇笔杆子写写文章,更要起到上传下达,沟通内外,耳听八方风雨,眼观世情世变,既掌文书秘籍,又要参赞机务,既要为幕主筹划方略,还要时时备幕主的顾问。乃是一个中枢内臣的角色。”
崔璎珞插嘴说:“这正是他的用武之地,他天生就是个谋士的料,算计多,干的少。”
杜牧对妻子的这个评价感同身受,自嘲道:“杜牧纸上谈兵行,做实事却不是块料,书生情怀,爱发牢骚,敏于言而讷于行,正应了那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李熙道:“要的就是你这份敏锐和牢骚,人各有所长,有人擅于做实事,有人擅于谋划方略,有人天生是方面之才,有人则擅于参赞机务。但得风云际会之日,都是天下雄才。我徐州天高地阔,岂不正是牧之用武之地?”
李熙任命杜牧为节度、支度、营田、观察四幕府书记,专门在节度使府内辟出宅院,设立了书记房,配置属吏,设立专门机构,作为武宁一藩的中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