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想当一位中医需要十几岁便到药铺当学徒,先是在药铺里打杂跑腿磨炼心性,等大一点二十来岁便开始“守药柜”,就是站在柜台里面照着老大夫们开出的药方抓药,这也是一个熟悉药材和药性的过程,这期间还要将四气、五味、六陈、七情、十八反、十九畏等用药口诀,还有解表剂、泻下剂、和解剂等方剂歌牢记于心,就比如前面我们提到过的那剂小柴胡汤便是和解剂的第一种,它的方歌是“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上百首药诀方歌必须要背得滚瓜烂熟,哪怕是睡着了说梦话也不能背错一个字。
三十岁左右开始给老大夫当跟班,老大夫开方他在一边磨墨,老大夫懒得动笔他就要替写方子,老大夫出诊他给背着行医箱,其实这就是一个学本事的过程,但一般这种时候老大夫不会对他有任何指点,能学到多少全凭本人的本事和悟性。
上面这个阶段其实也是老大夫在考察收徒的人选,如果看着还算是个可造之材,老大夫便会主动提出要收你为徒,很奇怪吧?中医行和其它行当不一样,中医是“倒收徒”,其实也不能完全算是师父主动收,因为在之前这十几年里,他一直在这位中医大夫身边晃悠,打杂也好,守药柜也好,当跟班也好,这种坚持本身就是在请求大夫考察自己,如果大夫觉得这个年轻人还不错,勤学好问,悟性尚佳,是个当中医的好苗子,便会出主动提出收徒,然后就是悉心指导,传以衣钵,直到什么时候师父觉得你可以出师了,便可以正式坐堂诊病了。
这个过程有长有短,有的几年便可学成出师,但这样的人还是很少的,一般都是四十多岁才可出师。
中医行与别的行业还有一点不同,别的行业当师父的往往会“留一手”,自己只要还没到快死那天,便不会把“压箱底”的本事教给徒弟,因为怕“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但中医这一行则是倾囊相授,毫不保留,因为中医是人命关天的职业,如果因为没有教好徒弟本事,而治死了人,那就是师父的责任,所以中医的老先生们都不会对徒弟藏私。
当然,为了保护师父们的利益,这一行还有一条行规,就是徒弟出师之后,只要师父还健在,没有师父的允许,不得在师父家三百里范围以内行医,防止徒弟抢了师父的饭碗。
这样经过二十多年的培养,也才只是打造出一位合格的中医而已,要想成为名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代的中医就简单了许多,正规中医药大学或是医科大学的中医学院会批量培养一大批中医学生,学习内容也无非是背药诀方歌,再加上《伤寒论》、《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几本经典的中医古籍。毕了业便可以去报考执业中医师证书,成为一名中医。
但这样的中医做一做日常保健或是看一些小病还可以,想要去治大病重病,还需要继续进修,主要就是在中医院找一个师父去跟学。
这种学习也需要拜师,不过这种拜师就简单得多了,一般中医院会组织一场集体拜师仪式,想拜师的年轻中医们给老中医们敬一杯茶,再至诚至敬的鞠三个躬,就算是有了师父,此后跟着师父一起坐堂看病就行了。
话题扯远了,再回到比试的现场。
那位失明的醉鬼听了急诊医生转述的西医诊疗方案有些犹豫,这一套检查下来得不少钱,自己还得交酒驾的罚款呢,得考虑好治病的成本,便表示想再听听中医的意见。
杜林上前搭了个脉,搭完左手又换了右手,然后便在处方笺上写了起来,镜头又对准了杜林的处方,只见杜林笔走龙蛇,一笔漂亮的隶书简单的写了九个字:“解酒汤一剂,终生禁酒。”
台下的观众议论纷纷。
“就这么简单就完了?”
“只有九个字儿的处方?是不是太敷衍了?”
“别的不论,杜医生这笔字可真好看。”
杜林写完后便对患者说道:“你没什么大事儿,失明也只是暂时的,喝一碗解酒汤,以后别再喝酒就行了。”
醉鬼问道:“大……大夫,我眼睛真没事吗?要不您在好好看看?”
他心里其实有些偏向西医的方法了,花点钱到无所谓,毕竟杜林这个方子也太简单了,和闹着玩儿似的。
“也不能说是一点事没有,你的脉象显示你现在的失明只是因为血脉不通造成的,用西医的说法就是你的眼底血管有淤阻,原因是你眼底的一根动脉有一些畸形,喝酒之后血流加快,那处畸形的血管开始变粗。
随后你开车上路,酒后驾驶本来你就心虚,见到交警查车又受到了惊吓,人在受惊吓时心跳会突然变缓,就是咱们常说了‘心跳漏了半拍’,心跳变缓后血流速度突然下降,然后又突然加速,畸形的那一处血管在血流的冲击下形成了血栓,血栓压迫了视神经,导致暂时性的失明。
你现在只需要喝上一剂醒酒汤,加速分解血液中的酒精,让血流慢下来,眼底血管不再充血,视力自然就恢复了,只要从今以后再不喝酒,也就不会复发。
如果你还是不放心,就去专门的眼科医院做一个小手术,修复一下那处血管,不过那也建议你以后不要再喝酒了,对身体没什么好处。”
“无稽之谈!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庄珀石满面怒容,指着杜林怒道,“你这样也太不负责任了,你当你是什么?人肉CT机吗?随随便便就说眼底血管有畸形?你有什么依据?万一是饮酒造成的脑出血呢?万一是患者有其它眼部疾病呢?你这简直就是庸医误诊、草菅人命!你根本不配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