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阁 > 武侠修真 > 至尊曲 > 第508章 轮回(二)

第508章 轮回(二)(1 / 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在《经》中认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和谐而化生万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阳、太阴、中和三气缺一不可。

只有阴阳二气相互和谐产生“中和”之气,并共同生养万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

《经》还进一步指出,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气所生,即是说,天、地、人同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着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必须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在道门中认为,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所谓“天地不和,阴阳错谬,灾及万民”,就是说自然生态失衡将直接影响到人类世界的生存。

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几乎贯穿在道门思想的各个方面,如在自身修炼方面,道门所强调的是自身的和谐,追求的则是与道合真、长生久视。

再如,历代道门徒都能自觉绿化造林,美化道门建筑的周边环境,道观内外的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正是道门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在大自然中具有一定的整体相关性,即自然宇宙间没有孤立发生的现象,一切都处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

人与自然也是整体关联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

道门并不反对“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张人改造自然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以谦下的精神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共存于同一个天地之中,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那么人作为万物之灵,就有责任和义务协调、关照人与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和合共生是中和之道的生态建设之法。道门从“中和之道”的思想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态伦理。

《经》指出,人和自然万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这就是“天地之大德”。

“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道门的“中和之道”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类社会始终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

道门的这种生态文明思想,正是人类社会必须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广的,特别是对于生态和谐建设,对于构建社会和谐和推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至于每一个修道者,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修道,这就是德行。

因为修道不一定要出家!

太上老君道:“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无欲观察道的微妙玄通的境界,有欲可观察道的边界规律,后面又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就说明了,修道不论红尘还是出家,不过是利弊之间的抉择,而不是只有出家才能修道,人要追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去修行。

为出世的法,便去打坐,三年五载,坐破了蒲团,几曾见些儿念绝,半刻忘情。两个五,还是十也。

自古仙人皆忠孝,未曾有逃离世俗,抛却父母,独修成仙。在各自的作为当中,尽心竭力,遵纪守法,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修道,这就是德行。

万事万物何曾离道,凡事行到极处就是道。

如果对生活有万般的不满,对社会有着千种的抱怨,连自己的心性都降服不了,出了家也无非是虚度光阴。

何况身在世俗生活,享受这各种便利,复杂的人情关系,真要一朝出家,粗茶淡饭,清心寡欲未过三天就要过不去了。

关于道观生活的一场梦。

出家住观,不是有幻想中多么美好。

每天固定的作息时间,每日不辍的早晚功课,粗茶淡饭的伙食,几乎没有太多娱乐手段,也没有觥筹交错的娱乐活动。

倘若出家在山里或偏远的道观,还要有更多的劳动与磨练,居住环境也不过将将好而已。

当人住在一个抬头看见点点星光,身下不过一床草席的房间里时,不知有多少一时冲动的青年会坚持得下去。

和谐是民众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

在和谐的社会里,不仅人人心情愉快、处处温暖融洽,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社会秩序稳定而协调。

在历史交替中,和谐不仅是先人们为人处世、治理国家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绵延不断的政治理想。

和谐也是华夏民族的人文主题,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都体现了自古以来民众的共同梦想。

安宁、稳定的和谐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和生活的必要条件。离开和谐,社会无从发展,个人也得不到幸福。

道门关注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谐发展,以“道“为最高信仰,倡导人们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为事,生成容纳万物、自然平和无私、无为柔弱不争的环境。

可以看出,道门之和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贴近人、最具人性的。

并不是要在道德制高点对谁批判,对谁品头论足,而是要真正的脚踏实地,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内心。

人有出家向道之心,难能可贵。

道门不是要拒绝,而是希望更多人正确的引导有心出家的人,真正的以慈悲心无量度人。

可以说做一个道士简单,做一个合格的道士太难,无论是在家出家,自己能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这个所谓的凡俗世界最能磨练人们,清净无为的道观同样能洗涤人们的身心,只要面对现实,不要再盲目的跟风。

对于那些有兴趣接触道教的青年人,要踏实的学习经典,认真的打磨自己的心。

对于刚出家的青年道士,更希望能虚心学习,不要沉迷在教门内的口舌之争。

相信很多人已见过好多这样的事。

至于道士打坐,便是为了摘下内心浮躁,回归自己真正的归处。

曾经有道士带十二位村民进入洞穴探险,不想入洞后不久外面就下起了暴雨。

洪水灌入溶洞,上涨的水位淹没了起伏曲折的道路,他们被困洞中,出不来了。

道士和村民们就此与外界失联。

洞穴潜水,是难度极大的救援,能救的人凤毛麟角。

而被困人所在的洞穴,结构极其复杂,最窄的地方只有四十公分,潜水也无法通过,大大增加了救援的难度。

漆黑封闭的洞穴环境,不断上涨的水位,与外界失联的焦虑……

饥饿、寒冷、无助、恐惧,渐渐把村民们的感官包围。

他们之中,年龄最小的才十六岁,年龄最大的三十七岁,道士也不过四十一岁。

时间慢慢的过去,一天、两天、三天、五天、七天……很难想象,在空气稀薄的洞穴里,他们如何挨过一天又一天。

进入溶洞的第十天,救援的村民潜水在距溶洞入口四公里处终于发现了这群村民。

黑暗中,救援的村民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村民们在黑暗中打坐。

没有死亡,没有走散,没有慌乱,十三个人,全都在!

意外!惊喜!感动!

整整十天,他们在洞穴中打坐习定、保持体力,平静的等待救援。

这是奇迹,后来十三人全部出洞。

在洞穴中,曾经做过十年修行人的道士教村民们打坐冥想,以保持沉着冷静,克服恐惧和忧虑,并且尽可能保存体力。

打坐入定或许是村民们活下来的关键因素。

通过减慢心率、呼吸和新陈代谢平静下来,同时降低皮质醇水平、氧气利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保持体能。

禅坐,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又称打坐、静坐、冥想。

在打坐中,人的身心会达到平衡,也就是身体和心理会发生变化,从内分泌的协调到身体及精神的清净。

村民们在黑暗的环境中等待救援,身体和精神的清净对他们保持冷静、保存体力至关重要。

先不管修道问题,只要腿一盘,手收拢来结手印,心脏的工作就减轻了。

人们心脏是一个帮铺,随时收缩舒张,但两腿一盘两手一收,人体四肢向外消耗放射的功能就减少了,因此心脏工作可以缓慢。

这也是为什么十三人在仅有一点点食物的情况下,能在洞里坚持十天。

在第十八天村民全部出洞后,检查身体并无大碍,只是人均瘦了一些而已。

可见,是打坐让他们减少了四肢向外消耗放射的功能,从而保持了心脏的缓慢供血,保存了身体的能量。

自古以来,华夏道门就强调一个“静”字。

静从何来?定下心来,打坐。

打坐,不仅能调理人体气血、抵御疾病、增强人的体质,还能释放压力、消除烦恼、清空杂念,让大脑保持在静定的状态,提高决策力。

打坐,是收摄心念专注一境,持之以恒的静定。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危困之中,都能帮助人更好的安放自己的身心。

无论是谁,只要想“静”下来,都可以修习打坐。

最新小说: 我被系统拖着永生 带着农场混异界 星武纪元 洪荒:我被通天偷听了心声 青川未未然 薄少的二婚罪妻 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大秦天命榜:开局将始皇变成僵尸 穿成魔王该怎么拯救世界 天下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