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见了大殿,看见大殿中央是几排案几,已经坐满了人,旁边又站了不少书生学者模样的人。片刻之后,学宫司礼官站在大殿中的高台之上大声说道:
“诸位┄┄诸位请静一静!今日是稷下学宫第十五次‘百家争鸣’,本次‘百家争鸣’由本届学宫祭酒大人孟老先生主持!诸位可以畅所欲言,但需有礼有序,讲话前先拍案,不可攻讦中伤,辱骂喧哗!”说完对坐在台上案几旁的孟子道:
“请大人讲话!”
孟子站起来道:
“这是轲第三次主持‘百家争鸣’盛会了,但我仍然十分激动!想起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参加这个盛会,感慨万分!那时我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却被来自秦国的商鞅以‘人性本恶’反驳得哑口无言!商鞅认为:世上战乱不断,饥民易子而食,饱者骄奢淫逸;百姓斗勇强取,世族仗势豪夺;大夫尔虞我诈,诸侯不法王道,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事实!时隔四十多年,我仍然没有找到反驳他的有力论据,悲哉,痛哉!难道人性当真如此让人失望吗?我毕生推行仁义,信奉道德,然而收效甚微,因此不禁开始怀疑自己的观点。今日旧事重提,请教在座诸位,究竟是‘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
话音刚落,殿中有人拍案,司礼官道:
“公孙先生请讲!”
“在下公孙丑,请诸位指教!”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他向周围拜了拜道:
“老师莫要悲伤,无论人性善恶,老师皆可以推行仁德!倘若人性本善,我辈之举乃是固本返真,还原人本来的面目;倘若人性本恶,我辈之举乃是教化世人,弘扬道德精神,都是没有错的!商鞅是法家,在法家看来,倘若人性本善,法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意义和依据,所以法家自然是认为人性本恶的!若论人之初,孱弱如水,洁白如玉,何来‘恶’一说?所以商鞅的观点自然是站不住脚的!”
话音刚落,又有人拍案,司礼官道:
“请田子发言!”
拍案的人是田骈,田骈和孟子年纪上下,既是道家,也是法家的支持者,是当时和孟子齐名的人物。众人见田骈发言,都鸦雀无声,只听田骈道:
“既然说到法学,老朽就说几句!四十多年前,孟子和商鞅争鸣之时,我和慎子都在场,我二人和商鞅都是法家,虽不能说完全支持商鞅的观点,但与孟子的观点相比,仍然倾向于支持商鞅!商鞅对于‘人性本恶’的论点,列举了种种事实依据,让人难以反驳!公孙先生认为人之初孱弱洁白,无恶可言,老朽认为也不能推翻‘人性本恶’的论点,那是因为人之初不能为恶,而不能证明人性不恶!诸位以为可是这个道理?”
“有道理!”殿中不少人点头,田骈接着道:
“老子有言:‘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可见老子亦认同孟子的观点。老朽作为道学传承者之一,自然不能否认道尊的观点,同样不能反驳孟子的观点!孟子一生为此困惑,老朽亦有同感,还请在座大贤赐教!”
“田子谦虚了!”殿中有人言道。一阵低语之后,殿中又有人拍案,司礼官道:
“公孙先生请讲!”
此次拍案的是公孙龙,王诩和田单二人见他年纪不大,却在殿中有个位置,正好奇他是何人,恰好旁边有人相问,另一人低声答道:
“此人公孙龙,是惠子的弟子,名家有名的代表人物!”
王诩和田单见公孙龙神情傲然,想是有惊世之言,不免有些期待,只听公孙龙说道:
“孟子与商鞅之辩,在下亦有耳闻,究其根本,在于‘善’、‘恶’二字!请问诸位:‘何为善,何为恶?’倘若善恶不分,又何来善恶之辩?我先请教诸位,何为善?何为恶?”
万章拍案言道:
“杀人者为恶,救人者为善;损人利己为恶,乐于助人为善;仁德为善,暴虐为恶!善恶泾渭分明,先生又有何疑问?”
“武王兴仁义之师杀敌为杀人者,纣王举暴虐之兵救助被武王围困的将士亦是救人者,如此又如何评判善恶?”公孙龙立即问道。
“仁者杀人是为了救更多的人,暴者救人是为了杀更多的人,也是泾渭分明!”万章答道。
“即使武王和纣王这一事是泾渭分明的,人世间的是非善恶未必就都能说得清楚吧?那我再问你:前日老王问我借了五斗米,今日我去讨要,老王不还我米,还和我吵了起来!请问先生,我公孙龙是恶是善呢?”公孙龙道。
万章一愣,不以为然道:
“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倘若那老王还不出米来,你硬要逼着他还米,是为不善之举!”
“倘若我家中亦无米,即使他老王无米,难道我饿死也不能问他要么?”公孙龙道。
“这┄┄这倒有些难讲!”万章皱眉道。
堂下一阵耳语,公孙龙抱拳环视一周大声道:
“诸位┄┄!虎狼为恶,燕鸽为善,这是诸位心中认为的善恶,善恶存于诸位心中!所以善恶在于人心!所以圣人有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善恶既在人心,就在于各位如何定义了!如果定义‘善’为柔弱,那么孟老先生的观点可取;如果定义‘恶’为索取,那么商鞅的观点可取!老子有云:上善若水,乃是因其柔弱;人之为恶,意在所取,故而以索取为恶!诸位以为如何?”
“高论,高论啊!”堂下不少人赞道。
站在人群中突然有人问道:
“请问公孙先生,石头和木头哪个恶,哪个善?先生心中如何认为,又是如何定义的?”
“石头和木头没有生命,没有善恶之分!”公孙龙一愣,随即答道。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也是没有生命的物体,既然水有善恶,那石头和木头为什么没有呢?”那人又道。
公孙龙一时答不上来,司礼官见状道:
“请先生上前来说话!”
一十七八岁的少年闻声走到殿中对孟子拜道:
“在下鲁仲连,久仰先生大名,因支持先生‘人性本善’的观点,故而冒昧出言相问!”
“哦?”孟子见他差不多是个孩子,笑着问道:
“你是我儒家弟子吗?师从何人啊?”
“在下不是老师门生,在下只是个木匠,是公输班门人,只是默默无闻之辈!”鲁仲连答道。
“既是鲁班传人,也是高士!”孟子转而对公孙龙问道:
“先生可能回答他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在下无法回答!”公孙龙不屑道。
“石头木头哪来什么善恶,这不是故意刁难人么?”堂下有人窃窃私语道。
“先生说了半天,无非是想说:世间本无善恶,善恶只在人心!可是这个论点?”鲁仲连道。
“正是!”公孙龙果断答道。
“既是如此,又何必绕那么个大弯子,是怕在座诸位听不懂吗?”鲁仲连道。
“那我请教这位公子,石头和木头哪个善,哪个恶?公子既认为人性本善,也请一并赐教!”公孙龙生气道。
“在下回答不上来,在下也无法赐教!但在下认为,善恶不在人心,善恶存于天地之间!”鲁仲连说完抱拳行李而退。
“好一个善恶存于天地之间!说得好!”殿中有人称赞道,随后议论一片,孟子拍案言道:
“二位少年之辩十分精彩,令人叹服!老朽以为,或许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近了!我在此也替二位公子问诸位一句,石头和木头有善恶否?如果有,那么哪个善,哪个恶?”
孟子话音刚落,殿中一老者轻轻一拍案几,众人见是墨家前辈高何,都等着他发言。
司礼官发话后高何道:
“我墨家祖师事鬼敬神,曾经有人嘲笑祖师‘心中有鬼’!圣祖笑答道:‘鬼神存于天地之间,倘若我的胸怀能够装得下天和地,鬼神就在我心中!’公孙先生认为善恶在于人心,而我亦认同善恶存于天地之间的道理!世间之事,我们往往难辨是非,难分善恶,但善就是善,恶就是恶,无论我等怎么认为,它也如同山河一般存在于天地之间!”
高何还未说完,殿中响起一阵掌声!高何接着道:
“人有善恶,鸟兽有善恶,善恶既存于天地之间,木头和石头岂无善恶乎?即使我等难辨其善恶,但不代表它们没有善恶!”
高何说完后坐了下来,孟子接着道:
“此番言论惊天动地!高何先生不愧是墨家前辈,今日老朽也是受教了!天地存善恶,人性也有善恶!四十多年前,老朽说不过商鞅,但老朽心中从未认输过,老朽从来不愿意承认‘人性本恶’的观点!一旦承认了这个论点,人们就很容易为自己所做的坏事和恶事到借口,不愿意真心实意去做善事!老朽之所以坚持‘人性本善’的观点,就是希望世人能以此为信仰,将‘善’作为我们的本性,作为天地之间存在的道,如此人们才能看到希望,人间才有温暖!那商鞅自认为一代英豪,最后却被车裂而死,又岂不是因为心中无‘善’呢?”
“大人┄┄大人!”有人未经拍案大声打断了孟子的话。
“请拍案发言!”司礼官道。
那人听罢,拍案道:
“祭酒大人,今日既是百家争鸣,各人各家有话说话,就事论事,可不能煽动人情,哗众取宠!在下虽是法家无名之辈,也不能让人随意数落我法家前辈!”此人是来自韩国新郑的贵族韩庚。韩庚是韩非子的叔父,对后来的韩非子成为法家大成者影响颇深。
“韩先生又岂是无名之辈?老朽言语得罪了!”孟子谢罪道:
“既是如此,我等仅论善恶,在场的诸位都可以畅所欲言,不必顾虑!”
“祭酒大人,我能发言吗┄┄?”众人只听到一个孩子的声音,却看不见人。
“让让,让让!”一个十岁上下的孩子好不容易挤了出来,对孟子拜道:
“孟子老师,我能不能说话?”
孟子笑了笑,还未作答,旁边的司礼官轻声喝道:
“荀况!我认得你,今日老师们说的都是正事,你赶紧下去!”
“不打紧,他可以说!”孟子拦道。
“我说了若是大人不高兴,会不会罚我?”荀况又问道。
“你说,断然不会罚你!”孟子心中有些惊讶道。
“父亲每次罚我的时候都会跟我说‘事实胜于雄辩,你还狡辩!’,请问诸位大人,是这样吗?”一个稚嫩的声音问道,殿中不少人听后哈哈大笑,连忙应道:
“是的,不错!”
“既然商鞅以事实赢了孟子老师,老师若要赢他,也只有靠事实说话!诸位大人个个言辞激昂,却说不出事实来证明人性本善,岂不都是废话!”荀况对孟子说完,转过身来对众人道。
众人一听,大殿内忽然间安静下来,没想到一个孩子竟然说出这番话来!
荀况稚嫩的双眼看了看众人,又转身对孟子道:
“祭酒大人是个善人,但大人居于庙堂之上,有吃有穿才能行善!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世间虽然不乏善人善事,但有多少人能够饿着肚子行善呢?我想即使是祭酒大人,在饿肚子的时候也不会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他人吧?如此又怎么能用事实来证明人性本善呢?”
孟子一听愣在那里,没想到一番慷慨激昂之词竟让一个孩子问得哑口无言。正在迷茫之时,韩庚拍案言道:
“这孩子说得不错,事实总胜于雄辩!放眼当今天下,诸侯征伐不断,世间杀戮连连;世人尔虞我诈,唯利是图;而天下行善之人如黑夜之萤火,寥寥无几!究其根本原因,乃是‘人性本恶’之故!孟老先生有君子之德,但人性本善也只是一个愿望,并非实情!”
堂下一阵窃窃私语,正在此时,宋钘拍案而起,大声道:
“诸位,宋钘来说几句!”
宋钘是道家高人,颇受人敬重,殿中不少人认得他,于是都停了下来听他说话。宋钘说道:
“刚刚公孙龙先生说‘善恶在于人心’,而鲁仲连说‘善恶存于天地之间’,在我道家看来,这两者并不矛盾。倘若一个人如墨子般心中能够装得下天地,善恶既在天地之间,也在他的心中!祭酒大人的‘人性本善’之论,要想在事实上胜过商鞅的‘人性本恶’之论,大家心中明白,这是不可能的事实!倘若事实就是人性本恶,世间必定杀戮不断,世人必定遭受苦难,世道必定陷入轮回,而最终只有走向毁灭!只有人性本善,流血才会停止,掠夺才会消失,欺诈才会减少,光明才会留驻人间!”
“如此说来,终究是‘人性本恶’了?”旁边有人问道。
“人性本善,必须是人性本善!”又有几个人嚷道。
众人仍在争论之时,王诩看见荀况出了门,于是对田单道:
“那孩子挺有意思,走,去看看那孩子!”
“还没分出胜负呢,再听一会儿!”田单道。
“你不是对口舌之争没兴趣的嘛?”王诩白了田单一眼道。
“听听也无妨啊┄┄好吧,走吧!”田单说着跟王诩往外走。
二人出了大殿门,走了几步,看见荀况坐在杏树林中的一块石头上,王诩问道:
“荀况,里面还没辩完,你怎么就跑到外面来了?”
“都在睁眼说瞎话,听不下去了!”荀况抬头看了看他二人道:
“先生们日日教导我们仁义道德,倘若人性本善,又何须这般日日教导?天下又哪来这般多的战争杀戮?这难道不是睁眼说瞎话么?”
王诩一听,对田单使了使眼色,又四下看了看,在地上捡起了一颗白色的石子,对荀况问道:
“这是什么颜色?”
“白色啊!”
王诩将石子扔进了荀况脚下的一处污水坑里,随即对荀况道:
“你将石子取出来!”
荀况取出了污泥中的石子,王诩又问道:
“它现在是什么颜色了?”
“黑色的。”荀况答道。
“如果人性本来是白色的,世道却是黑色的,那么人出生以后,岂非是你看见的黑色的了?”王诩笑问道。
“是的!”荀况疑惑地答道。
“人们都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是看不到事实的真相的,要想看清事物本来的面目,靠的是智慧,而不是眼睛!”王诩道。
“你的意思是‘人性本善’了?”荀况疑惑道。
“我可没这么说!你想知道这个答案,要靠智慧,而不是眼睛,更不是耳朵!”王诩正色道。
“请问先生,一个人怎么才能拥有智慧呢?”荀况问道。
“一个人要想拥有智慧,不能自以为是,听了一半,学了一半就跑出来了!”王诩笑道。
荀况一听站了起来,对王诩拜道:
“先生请受我一拜,学生错了!”说着就往大殿跑了过去。
二人见他小小年纪,却这般认真,都笑了起来。
“这孩子怎么样?”王诩问田单道。
“思虑深远,意志坚定,若有高人点拨,他日必成大才!”
“这就要看他的造化了!”王诩话语一转道:
“这一辩看似无聊,其实倒也大有深意!”
“善恶犹如阴阳,共存于天地之间,相生相克,循环往复!寻常子家岂能辩得明白!”
“是啊!那宋钘能道出‘善恶存于人心和存于天地之间并不矛盾’的话,已是不易了!”
“我看那鲁仲连是个人才,也是个可交的朋友!”
“不错!此人他日必定名动天下!”王诩应道。
二人说着已出了学宫大门,王诩道:
“苏秦师兄眼下就在齐国,何不去拜会一下他?”
“久闻苏子大名,倒想一见!只是他在我齐国为卿多年,却是毫无建树,我倒有些奇怪!”
“是啊,世上能受恩师亲自传道授业的人为数不多,苏子也算是其中之一,凭他的才能和名望的确不该如此!”
“听说田文攻齐乃是苏子的建议,我想凭苏子的谋略,不会想不到秦国定会为楚国出兵解围吧!”
“这么一说,我们刚刚去见田文,岂不是越俎代庖了?”王诩哈哈大笑道。
“如今田文的名望不在苏子之下,田文为相,怕是苏子心中不悦,不肯真心为他出谋划策攻取楚国吧!”
“走吧,去会一会他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