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出顺畅的语句,嘿嘿了片刻,终于“咚”地一声,将头磕在桌上,醉倒,睡着了。
“这娃娃不胜酒力呀。”
苏辙还在兀自笑言,邵清忽地面容转为沉肃,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默默地向苏辙奉上。
苏辙微感诧异,接过信展开。
写信之人,竟是侄儿苏迨。
元祐元年,当今官家赵煦刚刚即位,祖母宣仁高太后临朝,旧党臣子纷纷受诏回京。苏辙与兄长苏轼,得以相聚开封、同朝为臣。当时兄弟二人的宅子都买在开封城西,退朝后,苏辙常去苏轼府中,或与兄长烹茶闲谈,或教授子侄文章与书法。
因而,苏辙对苏迨的笔迹十分熟悉。
苏迨在纸上只有寥寥数语,证明邵清与姚欢乃有事禀报的可信之人。
苏辙抬起双眼,看向邵、姚二人。
邵清幽声道:“请苏公移步晚辈房中叙话。”
……
这个绍圣四年的春天,蛰伏在帝国朝堂中下层的政治动物们,仰望顶层的汹涌风波时,充满了不遑暇食的激动。
自穿上官袍、戴上乌纱帽,还从未见过这般板荡起伏的好戏。
众人原本都以为,朝廷要追废宣仁太后,杀二苏,不想刚毁了上清宫里苏轼所写的碑文,就发生了星变。
官家于是,只将死了十几年的老宰相王珪,以当初阴谋废立为由,追贬为一介参军。
章惇不肯就此罢休,硬拖着蔡卞,拟好废宣仁的诏书,力劝官家签发。官家当日将未盖帝印的诏书带回福宁宫,正犹豫不决时,已在隆佑宫就寝的向太后听闻消息,披头散发地连夜赶来,大哭着阻止赵煦莫做下这样大逆不道的举动。
翌日,官家上朝前,亲手将章、蔡二人所呈的诏书烧了。
章惇不知这开春以来是受了什么刺激,脾气越发大得吓人,竟没憋到政事堂单独奏对时,而是直接于常朝的殿上发问,官家为何不下诏。
官家正厉声斥了章惇一句“章卿家是要让朕将来无脸进太庙见列祖列宗吗”,曾布就出列奏对,道是如今有一大案,远比朝议是否要追废宣仁太后重要得多。
接下来,殿中侍御史杨畏出列,弹劾中书舍人邓洵武与翰林承旨蔡京,遥控远在环庆路的邓洵谦,于军中私放高利贷数年,至军纪颓坏,邓洵谦更有杀害知情边军将士以灭口的恶行。
这个杨畏,素来在百官中享有杨三变的诨名儿,因他比蔡京还会见风使舵,哪管新党旧党、洛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