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时锦也没有坚持,毕竟上官荼蘼这个人,还是适合藏着。
她就等晚上炎柏葳回来,跟他说了说。
如今吏部的考绩,仍旧是三年一考,也就是说在官员任职的三年、六年、九年的三个阶段,对其进行考核,把官员分成三等九级,即上、中、下三等,然后上上,上中、上下……共九个级别,然后依此来决定官员的升降去留。
同时也会有不定期的考核,或者单项考核。
而考核的标准大多沿袭唐代,内容为“四善”和“二十七最”,包含了德、勤、能、绩四个方面。
其中“四善”是对“德”的要求,具体的分别是“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
而“二十七最”是对“才”的标准,把各级各处的官职,例如政治、经济、司法、军事和文化等等,共分为二十七类官员,然后针对不同的部门和职位,分别制订出对应的标准来考核。
然后,一最四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无最二善为中上,无最一善为中中,职事粗理,善最不闻为中下,爱憎任情,处事乖理为下上,背公向私,职务废缺为下中,居官谄诈,贪浊有状为下下……等等。
说起来十分完备和严苛,其实执行起来非常的抽象,尤其有元盛帝这么个糊涂蛋在,钱到了就能升官儿,整个考核标准形同虚设。
幸好前后两任的吏部尚书,张居正和于延益,都是难得的能人,所以官员考绩,如今已经渐渐规范。
唐时锦的想法,是进一步规范,把官员考核做成百分制。
当然了,多少分制并不重要,主要就是做成这种形式,各项标准全都用分值来体现,一目了然。
这样一来,公开透明,从中做手脚相对不容易,而且,朝廷想要鼓励什么,也可以轻松的以分值去控制。
而从她这方面说,就例如国安部对于法治的考核,又例如匠作这一块,都可以用加减分的方式来体现,或者在基本分值之外,额外加分这一种……让各级官员都能够重视。
炎柏葳一边吃着饭,一边听她细细的说完了,缓缓点头:“很好,我觉得很不错,我召人议议。”
他站起来,又转回来跟她道:“我先召内阁和吏部议议,差不多了再叫你们来,把这件事情加进去。”
唐时锦道:“不,不用叫我,这个锅你自己背吧!我就假装不知道!”
炎柏葳失笑了一声,点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