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虚,当时每个人都充满乐观,只望能够速战松山,快克龙陵等。
没有想到胜利在望时,粮草补给却先出了问题。
其实当时宋希濂也作了一定后勤准备。
渡过怒江,260团首攻镇安镇,端了日军的后勤仓库获得补给物资,就在攻下镇安镇的当天,军民合作站才成立了,专门为战时服务的地方驮马队当即组织起来。前方等着的弹药和粮草,驮马队还没有准备就绪就匆匆上路了。
这是不像腾冲,在那边有张问德的抗日**,在这里,有军民合作站已经是很不错了。
其实,最让宋希濂捶胸跺脚的不是后勤补给的组织问题,而是接二连三那恶劣的天气。连日大雨,山路泥泞,运输困难,驮马队冒雨穿越在崎岖山路,几十斤重的炮弹,一个人只能背一颗,近万人的民工队伍、600多匹驮马运输,所负的弹药,只够部队打几天。
大雨阻滞了驮马队,6月11日至6月13日,竟然没有一颗弹药运到前线。
天不济人,如之奈何!
宋希濂急忙请盟军飞机帮忙,请用降落伞投75毫米的炮弹,但连日来大雨不停,眼下一片白茫茫,飞机完全无法完成空投。
面对这种情况,宋希濂急得团团转。自大军渡江后,第11集团军各部队都没有能够及时得到补给,弹药匮乏,运输又跟不上,到6月13日,各部队只剩下数十发炮弹。没有弹药,怎么急速拿下龙陵?
第71军已集结部队在龙陵城下,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在等待给养。谁也没有想到龙陵这一战竟然卡在给养上。
6月14日,800发山炮弹终于运抵前线。
宋希濂立即发出第三次总攻令。
6月15日,第71军各部虽然饿着肚子,但有子弹,一切怨气都射向日军阵地。山炮怒吼、枪弹如箭,大雨如注,陈明仁指挥部队快速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下午第87师已攻占了龙陵老城赵家祠堂东北侧街区,进逼西山坡。第88师也攻克了桅杆坡、封家坡。龙陵城内只剩下400多日军,顽固地守着西山坡、红土坡、观音寺、文昌宫等少数据点。
眼看宋希濂的第三次攻击即将成功。然后战事瞬息变化无常,有时根本让人无法预料。一场恶战即将展开。
从事后激烈的松山、龙陵战事看,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对敌我兵力估计未免显得过于乐观,对日军战斗力估计不足,虽然左翼宋希濂部的兵力配置远远超过日军,但是战略准备并不充分,特别在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