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张超实现并运行着他的商业梦想,同时也从中获取自己的所需。
赵慕慈心中不由生出感慨。差不多也是同龄人了。但张超和她,却一个是老板,一个是员工。她无意作什么同人不同命的感叹,却有另一番感想。因为她同时想起另一个人,那便是她在智诚工作时认识的王恒律师。王恒律师并没有像她一样毕业名校,也没有在业界的一流律所中供职。他跟她从业年限相仿,却已经成为一家律所的独立合伙人,拥有无数客户,事业蒸蒸日上,曾令她暗羡不已。如今又遇上成为她大老板的张超,同样的年纪相仿,同样的毕业于名不经传的普通大学,还是本科学历,这位却更厉害,已经是市场上名声大振的新兴互联网公司的CEO,公司快速发展壮大,营收可观,未来可期。
可见英雄并不问出处。名校只能证明一个人在学习方面的阶段性优势,并不能保证其必然成功。名校生因为出身名校的种种光环和经历加持,在找工作时往往也领先一筹,获得名企、跨国公司以及高官单位等大多数人挤破头也挤不进去的稀缺职位。这样的一种经历,让他们进一步强化了胜利者的经验和心态,对工作也更加的珍惜,也就不大容易脱离自己费了力气才争取来的职位和环境,以及所处的文化和优越感。
但同时,这种胜利的滋味和经历也会加强他们的优越感,局限他们的视野,令他们觉得,只有少数的他们才是这一届学习竞争和就业竞赛中的佼佼者,胜利者,其他人都是生活看不到希望,只能仰望他们的废柴,失败者。殊不知,这世界的可能性,何止千千万万,那些高考失利的人,进不了名校的人,读不上研究生的人,出不了国的人,英语四六级过不了、考不到高分的人,并不会永远站在原地仰望着那些实现了他们梦想的赢家,止步不前,甘心永远做一个失败者。他们会很快走开,很快会拥有新的梦想,探索生活新的可能,并且在“胜利者们”不知道的地方实现心中所想,建造起自己的王国,就像张超,这位曾经在高考中没能进入985名校的“失败者”、以及王恒律师,这位同样没能进入名校的“普通人”所做的那样。
胜利者的胜利感,有时只是因为对生活的丰富性和包容性缺乏认识而滋生的偏执想象。而名校生们因为习惯了优秀和胜利,对失败和挫折并不习惯,也难以接受。这固然可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但名校生们的同侪基本上也都是同样优秀的人,毕业后也都想往仅有的那几家公司或律所中去,这使得他们的同事们也都是同样优秀的名校生。一堆名校生挤在一起,竞争优势相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