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户,一万三千人,算得上是一座上等城邑!
这是因为季札的人望,这才吸引那么多黎庶到州来邑定居的。
只是,在庆忌继位后,考虑到本土的老世族大臣权力太大,再加上认为封君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用食邑来取代封地。
季札的州来封地,也被转化为食邑,甚至季札还愿意做出表率,自己领着一千户的食邑,原来的封地根本不要!
正是有了季札的这种不遗余力的帮助,庆忌才能在改革封君制的过程中,显得十分顺利。
“叔祖!”
庆忌走下来了陛台,来到季札的跟前,扶着他的胳膊,真情流露的道:“叔祖,你的功劳,举凡我吴国群臣,莫有可比肩者。”
“甚至,在寡人看来,叔祖的功劳,对吴国的贡献,远在寡人之上!”
“以一座区区的州来作为封地,还是埋没了叔祖,若有可能,寡人愿意让出王位,请叔祖居之!”
“大王!”
季札瞬间破防,泣不成声的道:“切勿有此念想也。老臣福薄,不可居于高位!”
“老臣之所愿者,只求得一安身立命之所,了此残生,实不敢得大王如此厚重之封赏。请大王收回成命!”
季札是一个“老实人”,断然不会欺骗庆忌的。
庆忌说出可能退位让贤的话,自然是推诿之词。
季札清高,了不起,对于高高在上的吴王之位等闲视之,庆忌可做不到!
庆忌没有季札那样的高风亮节!
“叔祖,你不为自己考虑,也应当为儿孙考虑矣。”
庆忌意味深长的道:“举凡出仕者,无不为扬名立万,封妻荫子。而今叔祖将要功成身退,何不为儿孙考虑?”
难道,季札真的不想为儿孙留下一份基业吗?
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如孙武、文种、范蠡等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何以投奔到庆忌的麾下,为吴国效力?
不过是为求得功名利禄,为子孙后代谋福祉而已。
同时,他们也能一展所长。
没有人能做到真的无欲无求,只是像季札一样澹泊名利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季札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何苦来哉?
“大王,我吴国虽封君众多,然皆属食邑,少有封地者,便是有封地者,也不过是暂时而为之。”
“州来之封地甚大。再者,老臣实在不敢有世袭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