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纳入汉地丛林功课。据《大悲心陀罗尼经》载:《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而宣说,其利益功德广如大海而叹莫能尽;无论是消障除难、得善遂愿,还是究竟的觉证解脱,《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议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广为利乐。因而有不在少数的佛门四众,寄於虔心较接近。本经所对应的《大悲咒》比“伽梵达摩”所译《大悲咒》,内容多出很多。[16]
广本敦煌抄本中多有一类“伽梵达摩”经本,抄写时将原译的咒文部分替换为具有敦煌音译特色的译文,这类译文的发音及用字都与内地的其他常见译文不同,且多见于敦煌抄本中,也有一些藏文音译特色。这一本系的《大悲咒》,其内容上有与藏文本系和汉文本系相同之处,
还有些更似汉藏差异的折中或过渡,以及具有一些独自的特点,这些不共特点又恰好与中本和略本有一定共性。所以类似一个大网络,将各个不同版本间的差异与共织在了一起。[16]
时地分析
流传时间:《大悲咒》所代表的,即是以“大悲”著称的“观世音菩萨”自身。此咒出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有随顺经名,认为《大悲咒》全名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而於《大悲咒》之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每每提到,无一处称作“千手千眼……”,而只具称《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98]此《大悲咒》即以大悲“观世音菩萨”自身为本尊;而不是“千手千眼”、“不空羂索”、“青颈”这些从属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