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三昶集团写字楼。
陆秘书轻轻的敲了敲门,把今日最新的财经板块新闻放到了办公桌上便离开了。
舒祖房拿起报纸,只是平常的翻了翻,却突然把目光定格在了上面。
报纸正页最显眼的地方,赫然印着一排黑色粗体大标题:傅景时宣布大成企业将以竞标公司的身份,参加三天后关于城南地产的招标会。
大成是江市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企业,此消息一出,几乎在整个业界炸了一般,所有的新闻报纸都在争着抢着做专题报道。
舒祖房目光晦暗,嘴中反复呢喃着:“城南地产……”
当初政府准备城南地产项目时,三昶集团作为合作企业是在其中有一些参与的,但这个项目的吸引度并不高,他也只是当成了一个普通项目而已,从未将焦点放到这上面去。
可傅景时是个极有商业头脑的人,做的每一个决定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突然在招标会即将开始的前几天做下这个决定,就说明其中一定是有极大的利益关联。
舒祖房思索着傅景时的意图,便打了内线电话,把候在办公室的陆秘书又叫了进来。
“董事长,你找我什么事?”陆涛伸手推了推夹在鼻梁上的一副金边眼镜,拿出随身携带的记事簿,准备记录舒祖房的吩咐。
“通知下去,从现在开始公司全力跟进三天后的城南地产招标会,明天早上我就要看到关于这个项目最详尽的企划书。”舒祖房双手搭在书桌上,一边看着报纸上刊登的傅景时相关的访谈,一边吩咐着。
“好的。”陆涛一一记下。
“另外——”舒祖房顿了顿,又从文件夹中取出几份财务报表。
“调动公司现在所有能够调动的资金链,关于城南地产招标会,必须要拿出三昶集团所有的诚意来,三天后的招标会必须要中标!”
既然傅景时这么高调的宣布要参加招标会,说明他一定是对大成企业会竞标成功有足够的把握。
可这个项目原本就是要三昶集团接手,舒祖房不知道还好,现在已经知道了,又怎么会轻易地把项目拱手送给大成企业,煮熟的鸭子飞了不就是让外界看自己的笑话吗!
他已然成竹在胸,做好了打一个完美翻身仗的准备。
傍晚时分,舒祖房正准备起身从办公室回家,就听到门口陆涛的声音。
“舒星,请稍等一下,董事长还在处理公事。”
舒星很少拒绝,闻言便准备坐到陆涛准备好的沙发上,等待舒祖房出来。
门外的内线恰好响了起来,里头人短短吩咐道:“让他进来。”
此时,舒祖房的办公桌上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他转身靠到了会客沙发上,眉眼之中是数不尽的疲惫:“这么着急来公司有事吗?也不提前说一声。”
语气听不出多大的起伏,但隐隐透着些责备。
舒星身子常年病弱,语气清淡,犹豫了片刻才说出口:“爸,我听说你要把公司绝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到城南地产里,所以想来问问。”
舒祖房仍然闭目养神,声音有些困乏:“怎么了?”
舒星见面前的小茶几上还摆着今日的财经时报,其实他大清早已经翻阅完毕了,但还是拿过来翻了翻道:“爸,我觉得这个决定有所不妥,这或许是个机会,但把所有资金都压在上面并不是一个十分明智的举动。”
舒祖房听这话倒是来了精神,抬眼看了他一眼,似乎想看看他能说出个什么所以然来,追问道:“那你有什么想法?”
他舒家就舒星一个独苗,虽说舒星一直病弱,年纪又太小,极少出面关于家族的事件,但就是因为这棵独苗,他不得不把舒星作为三昶集团的继承人来培养。
舒星语气轻缓,表情认真,细细分析起来:“我觉得这个消息来得太过突然,时间太过紧张,我们应该先观望一下市场的风向,做好两手准备去应对。”
啪啪。
舒祖房忍不住拍手鼓掌,脸上满是称赞之意:“不错,我舒家没有白白栽培你,只是你却忽略掉了一点。”
“哪点?”
“时机。”舒祖房勾了勾唇角,意味深长的说道,“投资最重要的讲究时机。”
“为什么世界人口数之多,但极富裕的人却是少数?因为大多数人不会把握时机,当机会来临的时候,没有眼力辨别,没有能力握住,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少数人去摸金字塔尖,事后后悔不已。”
舒星眉间少有的不悦,急切道:“爸,我不是这意思。”
“阿星,你年纪还太小,不过没关系,岁月会带给你足够的阅历,和充足的胆识,今天就当爸给你上了一门实践课。”舒祖房慢条斯理的说着,神色带有几分得意,风采翩翩。
舒星还是担忧,一口气把心中的不解全部说了出来,劝说着:“可是爸,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项目没有问题,为什么傅大哥还要这么高调的宣扬,他直接做好竞标的准备不就行了?”
“我当然想过这个问题,但也是我刚和你说的,要学会‘把握时机’,城南地产与三昶有渊源,傅景时做派一向高调,自然而然也就说得通了。”
舒祖房把舒星担忧的原因归结为“经验太少,胆识不过”,还在循循善诱着,他就是靠着这两点驰骋商场多年,一手创办了三昶集团。
舒星还是不依不饶:“可是……”
被舒星说的烦了,舒祖房以为他是在钻牛角尖,本就工作了一天,也没有闲工夫在听这些不顺耳的话,唇角一撇道:“难不成还轮到你来教训我了?这次绝对是个难得的机会,一旦三昶竞标成功,吞并大成企业更是指日可待!”
舒星却是愁眉不展,默默低着头叹了口气,青涩稚气的脸上带着明显不同于年龄的成熟感,他隐隐觉得此事有问题,却无法说服舒祖房执着的内心。
到底是忠言逆耳,局外人总比局内人看事情要透彻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