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这边因为身上的恶臭,在府中又哭又闹,不仅丢了脸面,而且京中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去了镇国将军府才出的事,大家茶余饭后都在议论她对于秦邺的心思,简直没脸见人。
平西王为她请了一拨又一拨的大夫来看,可没人能查的出病因,臭得府里众人叫苦连天,可苦于安阳的脾气,所有人都不敢得罪,只有平西王只在第一天安慰了她几句,随后就不见了人影。
陶舒晚在经过此事后,秦邺虽然没有过于惩罚她,可也将她禁了足,命令她最近几日不得出府顽皮惹祸。
她虽然表面应承,可内心像一匹心系草原的野马,早就将秦邺的话当成了耳旁风。
憋了一段时日的陶舒晚趁着秦邺有事出府,无暇顾及她这边的时候带着如月如玉出了府。
三人兜兜转转,在集市上买了一大堆东西后,在临近午时,找了个酒楼歇脚。
待陶舒晚一屁股坐下,呼出一口气扭头对如月道:“这还是逛街解压啊,就是这里没有名牌包包,不然也是治百病啊!”
如月早就习惯了她家夫人的疯言疯语,给陶舒晚倒了一杯茶,然后喏喏道:“夫人别忘了,将军临走时可是叮嘱过您不能私自出府的,您还是趁将军没回来之前,赶紧回府吧!”
“怕什么,我又没干什么坏事!”陶舒晚喝了一口茶,消了消暑气,此酒楼晚些会有说书人前来说一些好玩有趣的故事,她就是冲这个来的,又怎么可能提早离去,正说呢,她顺
耳听到了几句谈话。
“几日前,这里还发生了一出大戏,众位可都听说过?”一人道。
另一人接过话茬忙道:“文兄说的是前几日安阳郡主的事情吧……”
众人哈哈一笑,又听一人道:“这事情,满街满巷的都传遍了,可我看啊,你们谁也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哦?石兄有什么小道消息快快到来……”既然面带八卦之色,催促另一人赶紧讲出来分享分享。
陶舒晚一听是关于安阳郡主的事情,自觉与半月前的那件事有关,她使了个眼色给如玉,然后两个人趁着他们不注意一同隐藏在众位茶客中打探消息。
“大伙都知道,安阳郡主如今得了个‘烛香郡主’的名号,却不知道她发生了什么,我那二姨妈的舅舅家的有个亲戚如今在将军府做奴,听她说啊,郡主当时去了将军府,见了秦少将军后便浑身红疹,臭味难闻啊!”
“真的假的……”众人皆半信半疑,却没看见陶舒晚一脸黑线的躲在一旁偷听。
那人见众人不信,喝了一口茶又道:“这怎么可能会有假,那将军府的那位克妻之名由来已久,这一小小的红疹算什么!”
众人这么一听心中了然于兄,叽叽喳喳的,互相讨论着:“这安阳郡主心慕秦少将军已久,这么说来,这秦少将军不光克妻,只要是沾着边儿的,还都倒霉啊!”
如玉满眼盛着像是知道了什么八卦秘闻一样,要不是这毒是如月发明的,陶舒晚给不知不觉下的,这种八卦她还真就信了!
“这些人,真是吃饱了撑得!”陶舒晚没好气的灌了一口茶,也不只是怎么了,听到这些人这么说秦邺,她心里多少有点难受。
如月看陶舒晚面色不愉,急忙安慰道:“夫人,反过来想,这也是一件好事啊!”
陶舒晚瞥了她一眼,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如月道:“至少安阳郡主短期不能再来骚扰夫人,若是流言让安阳郡主听了,她也指定在心里纠结,是不是要离咱们少将军远一点,这样夫人你身边也清净了,一举两得多好!”
陶舒晚内心这么一算计,还真就把自己给说服了,在桌上给留了茶钱,没心没肺的带着如月如玉回了。
而此时,将军府老太太正跪坐在佛堂里,上了一炷香,而后念了几句阿弥陀佛后,由身旁的李嬷嬷搀扶了起来。
屋里檀香氤氲,使人人心静如水。
老太太捻着手里的佛珠,走进偏房于榻上坐了下来。这些年她身子渐渐觉得不太吃力,人老了,便信佛多一些,她便会每日都来念上一段经文。
她在这将军府住了大半辈子,佛经令她奈住了多年的寂寞。
“青黛,李嬷嬷去哪了?”李嬷嬷是她嫁到将军府时,从娘家带来的丫鬟,这么些年,李嬷嬷一直悉心伺候,老太太也格外依赖她一些。
“许是有些事耽搁了,奴婢替老太太去寻一寻……”青黛应声而去,心中却算计满腹,方才她见老太太一脸心事,又听了不少外面的风言风语,已经了然,双眸微颤间,她已有了打算。
“李嬷嬷……”
李嬷嬷手里端着茶,走直拐角回廊处,突然娇滴滴一女声将她喊住。
李嬷嬷回过头,见青黛面带笑意,给她请了安,然后走了过来。
“有什么事?”
李嬷嬷上下打量了她一眼,面露狐疑之色。
“老太太这边找不着李嬷嬷,差我来看看……”青黛露出一丝友善,上前勾住李嬷嬷的胳膊。
李嬷嬷毕竟是府中的老人了,打眼儿便瞧出青黛有事找她,她微微皱了皱眉头,带着些许警惕:“青黛姑娘有什么事情不妨直说,老奴还要照顾老太太去。”
青黛搂着李嬷嬷的胳膊,甜甜一笑:“青黛自小被卖进府里做丫头,都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是谁,在哪儿,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一见李嬷嬷就格外的亲切。”
见青黛如此说,李嬷嬷心中多少放下了些警惕心,她无儿无女,如今老了,身边连个孝敬的都没有,想到这,她看向青黛的眼神多了些慈祥。
青黛眸中闪过一丝狡黠然后又对着李嬷嬷道:“若是李嬷嬷不嫌弃,不如收青黛为干闺女,以后逢年过节,青黛陪嬷嬷过节,也好过青黛自己独自一个人在府里无依无靠……”
说完,青黛眸中似带泪花,惹得李嬷嬷心生怜悯,急忙应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