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中文).,最快更新!无广告!
林若点了点头,微微偏头,叫了一声:“紫电。”
一道黑色的身影迅速从帐外闪了进来,单膝跪在林若的面前。因为动作太过迅捷,帐外的冷风几乎没有涌入帐中。徐然不由得暗暗心惊。
“你带着徐然去找王管家。”林若对跪在地上的紫电简单地吩咐了一句,然后才对徐然说道,“你向王管家详细说一说胡肆的皮毛价格、行情和囤货,越详细越好。”
紫电干净利落地应声,徐然却是一愣:“只此一件?”
“眼下就这一件,”林若浅笑着点了点头,“欲速则不达,一步一步来。”
徐然想了一想,觉得林若说的有道理,应了声“是”,便跟着紫电离开了大帐,去找王管家,完成林若交代的事情。
“归化,何意?”慕容冲拿过林若手中的小纸条,询问林若。注意到季君阳似懂非懂的表情,又补了一句,“还是,《管子·轻重》?”
林若点了点头:“桓公问于管子曰:‘轻重安施?’管子对曰:‘自理国虙戏①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②随后,管子向齐小白介绍了三皇五帝如何施轻重之法以安天下,使天下归一的例子。”
季君阳点了点头,林若所言出自《管子·轻重戊》篇,其中也讲述了管仲如何利用轻重之法使得莱国、莒国、楚国等国请服的过程,令天下化齐。
若论经商之道,林若和黎焰都特别推崇《管子》,两人年龄相差一轮,但在这上头讨论起来,却是不分伯仲,甚至林若还隐隐压过黎焰一头。季君阳之所以会看《管子》,也是受了林若和黎焰的影响。
不过“归化”这个典故,季君阳仔细地想了想,好像并不曾在里头提及。
“我初看《管子》之时,曾经向黎大哥请教,为何管子会说‘天下化之’,而非‘天下归之’。”林若煞有介事地说着,“曹孟德在短歌行里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千字文里写的也是‘遐迩一体,率兵归王’,用的都是‘归’,而非‘化’。”
季君阳点了点头:“确实有些奇怪。那黎大哥是怎么回答你的?”
“黎大哥说,春秋时期礼乐尚在,即便周王室衰微,但诸侯各国仍尊崇周天子之位。所以,管相辅助齐桓公的目的是‘图霸’,是济弱扶倾,而非‘取而代之’。齐国只是以长兄之姿,辅助孱弱的幼弟周王室管理诸侯国。天下仍归周王室所有,齐国仍是周天子之下的诸侯。虽化被草木,赖及万方,但仍用不得这个‘归’字。”
季君阳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这么深刻的话,也只有黎大哥才说得出了吧。”
季君阳语气里的惋惜,林若能够明白:
黎焰博览群书,虽不及林若涉猎庞杂,但他的学识毫不逊色于翰林院学士。商贾之家,若是能出一个入仕的,那可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好事!黎焰,绝对是那个能够光耀黎家门楣的人。但是,他却偏偏选了最下等的“商”,又怎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呢?
当然,这是黎焰的选择,季君阳只是觉得惋惜,却也不会劝谏什么。
可是,林若却不以为然,因为这完全不是一件需要惋惜的事情。
也是在许多年后,当林家真正地富甲天下之后,季君阳才发觉,黎焰和林若其实早就一步一步规划好了,即便依旧是排在“士农工商”最末的“商”,也足以对抗得了赫赫皇权,对抗得了百万雄兵。也是到了那个时候,季君阳才懂得每每说起士子儒生报效朝廷时,林若和黎焰眼中都会露出的怜悯的目光。
咨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这是当时绝大多数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也怨不得季君阳迷惘。
许是和林若相处久了,慕容冲倒也不觉得黎焰弃文从商是一件可惜的事,也不觉得博闻强识的林若身为女子是一件可惜的事。看向她的目光里,又多了几分柔和,继续问道:“那琥珀光,又代表了什么?”
“黎大哥临行前,我们曾一起去喝酒,当时林府就剩下了最后两坛琥珀光。说好的一人一坛,结果大半都被黎大哥喝了。黎大哥便许诺,等他从北契归来,必定给我带上两坛上好的琥珀光。”林若的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遥想昨日之日,不忘约定。”
琥珀光,代表了黎焰的决定:离开北契,返回汴安。
慕容冲看着林若的浅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尽管知道林若和黎焰之间并无男女之情,但他们的心有灵犀和志同道合,仍然让他有些介怀。
林若简单地和季君阳说了要回丹州城的宅子里住,季君阳应下后便着手去安排。慕容冲心情有些郁结,便也不再呆在林若的帐里,跟季君阳一起为前往丹州的季宅做准备。
虽然冷着一张脸,但心不在焉的状态,又怎么能躲过季君阳的眼睛?再加上慕容冲有意无意地打听了几句关于黎焰的事,季君阳很快就意识到,慕容冲这是吃醋了。
“我、黎大哥、阿若,一起在林府生活了很多年,林叔待我们都极好。我和黎大哥看着阿若长大,不过阿若跟黎大哥更亲近。阿若从小就很聪明,黎大哥也是,我、苏世子,还有罗二,就只有被捉弄的份了。”
注:①虙戏,即伏羲。
②原文出自《管子·轻重戊》篇:
桓公问于管子曰:“轻重安施?”
管子对曰:“自理国虙戏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
公曰:“何谓?”
管子对曰:“虙戏作,造六峜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黄帝之王,童山竭泽。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封土为社,置木为闾,始民知礼也。当是其时,民无愠恶不服,而天下化之。夏人之王,外凿二十虻,韘十七湛,疏三江,凿五湖,道四泾之水,以商九州之高,以治九薮,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而天下化之。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周人之王,循六*(上山下念),合阴阳,而天下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