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文明心里有了底,当夜便让兄弟们吃饱之后便好好休息,因为明日就将展开一场空前的大战。
至此,渭水河畔的一场战斗已经进行了三天了,虽然双方动员的兵力不算少,但是由于补给线很短,洛阳城内囤积的物资已经源源不断经过运河运送过来的物资都很充足,萧文明按理说是不介意打成一场持久战和消耗战的。
就连萧文明身边的几员武将,包括成英、任当思等人,都建议萧文明不必那么着急进军,先同董鸿儒对峙些时日再说。
说不定他所率领的戎羌骑兵就不战而退了。
但是戴松却不支持这种看法。
消耗战,或许可以耗走戎羌,但是他们恢复元气之后,便又会南下入侵。
如此反反复复,永世不得安宁,还不如一劳永逸,一对一分个胜负,打掉戎羌的元气和兵力,便可换取几十年的和平!
至于杨妙真,她的态度则是无可无不可……
帐中所有的将领说的都不算数,尤其是在这种战略问题上,最终做决断的只有萧文明。
而萧文明是明显偏向戴松的,甚至要比戴松更加激进。
于是第二天的激战,就按照计划中的展开了。
第二天一早,董鸿儒一改之前稳妥谨慎的风格,率先派兵占据上游的通道,迅速过河,向萧文明发起了进攻。
这些日子,戎羌人总是在和萧文明隔河互相射箭,就算有短兵相接也是规模极小的、烈度极低的、时间极短的。
这些戎羌人也都憋了口气,因此听到国师的号令,戎羌骑兵立即驾驭战马奋开四蹄,便向渭水南岸猛冲猛打过来。
萧文明对董鸿儒的行动早有预计,但是为了引诱他发动进攻,萧文明特意松懈了上游的防御,让渡河的戎羌骑兵不费什么功夫,就迅速突破了渭河南岸的防线,向纵深杀了过来。
萧文明的行动突出一个“诱敌”,却不是为了自取灭亡,不可能任由戎羌,杀得这样如入无人之境。
于是萧文明便让杨妙真率领本部的娘子军,再附一部分步兵,前去阻截过河的戎羌。
萧文明派出的并不是最强的主力,因为现在还远不到最终决战的时刻。
最强的戴松和萧家军,他要留到最关键的时候再使用。
而这时董鸿儒也没有把所有的鸡蛋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虽然利用了上游的通道,但下游的通道它同样没有放松,仍旧催促着加紧填河,只要在下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