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仓离开赶往学宫的时候,沈东凌并不在。
幽州学宫新建,大小事宜千头万绪,郑玄、蔡邕忙的头皮发麻,每天都能发现不少问题,沈东凌被问的烦不胜烦。便将两人带到幽州城内一处工坊里。
“子昂,你带我们来这里是做什么?”
两位国学大儒跟在沈东凌的身后,走进这间明显是新建成不久的工坊,面面相觑,想起学宫众多事宜,心里焦急:“子昂,我们来找你是为了解决书籍问题的,可不是为了陪你闲逛!学宫新建,事情颇多,你可不能掉以轻心!”
为了幽州学宫的发展,两位大儒费劲了心思。连自家珍藏的各种书籍都拿了出来,暂时存放在学宫藏书室,供学子们学习、抄录。暗地里,怕是没少心疼。
如今幽州学宫的藏书已经不比太学院少了,甚至可能还要多些。但仅是这样是不够的。幽州学宫只是幽州教育计划的第一步,之后的各郡县乡村都要设立官学,这些官学的书籍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没有书籍,官学就是个笑话,教育事业变成了空中楼阁,平民百姓的文化素养便得不到提高,社会发展必将困难重重!
蔡邕、郑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在组织一些学子官员,在学宫藏书室里不分昼夜的抄录书籍,以便供应不久后将建成的各郡县乡村官学,但速度缓慢,收效甚微。
对此,沈东凌不置可否。
“关于书籍的筹备,两位祭酒完全不必忧。”
沈东凌领着二位国学大儒走进工坊,这工坊刚刚建成,面积去非常大,划分为各个区域,结构分明,内外均有甄家护卫,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
蔡邕、郑玄见此处结构分明,护卫森严,知道这里绝非游戏娱乐场所,但这些工具、做派自己却从未见过,自是疑惑不已。
“老师,这里是造纸坊,旁边是印刷坊,有这两个工坊在,书籍问题便不是问题了。”沈东凌解释到。
“造纸?”
蔡邕、郑玄更加疑惑。
纸,两人都知道,自蔡伦改进造纸术起,蔡候纸早已名传天下,但其产量稀少,质量粗糙,用来书写并没有布帛方便,而且不易保存,至今未能普及。
因为种种原因,纸虽然也有人在用,但竹简依旧是世界主流,文章典籍更是很少有人会用纸记录。
富贵人家,多用布帛。
只有到了晋朝,纸的使用才会成为世界主旋律。
沈东凌:“蔡候纸是用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