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有人好奇的看上一眼,然后见到也是看热闹的后,就不再关注。
反而更多的人,都在对这些读书人指指点点:
“这书生说的在理,报纸我也看了,皇上北伐,那是为了让大明更加安定,暴元之事才过去不过数十年,现如今瓦剌鞑靼又在蠢蠢欲动,我倒是觉得皇上打的好。”
“可是打来打去的,最终苦的还不是老百姓吗?今年本就许多地方受了灾,这仗要是没完没了的打,何时才能有个太平日子啊?”
“你懂什么?皇上不打,难不成还让瓦剌和鞑靼打我们不成?没看到衍圣公他老人家都弃笔从戎了吗?连圣人之家都要参军北伐,北伐还能有错?”
“这书生也太不知道好歹了,读了圣贤书,却不知道效仿圣贤之家,我看这书倒也白读了!”
朱瞻基掀开马车窗帘,听到路人的议论声,嘴角微微上扬。
报纸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虽然现在报纸刊发不过几期,但是其中的影响力却是越来越深了。
无论是读书人也好,还是富商巨贾,甚至是平民百姓,达官贵人也罢,现在提到北伐时,每个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被元朝统治时的黑暗。
然后就是对衍圣公孔缙的讨论。
谷絻
而且由于北伐之事,朱瞻基在报纸上,加了不少引导性的话语,现在民间的大多数的评论倒是极为正面。
这时听到大多数人的讨论都是在支持北伐时,先前开口呵斥的书生,脸上更是露出几分得意,看着地上被同伴打倒的那个于廷益,抬了抬下巴就道:
“于谦,听到了吗?凡是看过报纸的人都知道,皇上不打瓦剌,不打鞑靼,瓦剌鞑靼就会打我们,现在瓦剌鞑靼不如大明,这个时候我们不打,难不成还要等到到时候瓦剌鞑靼强大了,然后来打我们吗?”
“于谦?”
听到那书生陡然喊出的名字,正在看热闹的朱瞻基呼吸陡然一滞。
然后下意识的就向倒在地上的人看了过去。
脸上有些淤青,应该是刚刚被打的,不过依稀看得出来,年纪并不大,估摸着应该也就十八九左右的样子。
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过了成年人的界限,嘴角也留了些许青绒的胡须。
听着一堆人的指责,于谦也不慌张,一手撑着地,坐起了身子后,环视一圈四周,脸上露出几分嘲讽,丝毫不服输道:
“我自浙江北上,一路而来,所见所闻者,满目皆是